第一章考試分析
《總論》這一章是本書的導讀篇,以由淺入深的思路引導會計“零”基礎考生從學習會計的概念開始,幫助考生循序漸進地了解會計對象、會計目標、會計準則體系、會計的核算方法等內容。
這一章涉及的基礎知識較多,對學習好《會計基礎》課程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掌握好有關概念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將結合考試要求有目的、有啟發的進行試題演練,以幫助考生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本章學習的基本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了解會計的概念、對象、目標、會計的核算方法、收付實現制和會計準則體系;熟悉會計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職能;掌握會計基本假設、權責發生制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專家總結
表1-1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比較
比較項目 |
權責發生制 |
收付實現制 |
別稱 |
應收應付制、應計制 |
現金制 |
收入 |
發生收入的時間 |
實際收到的時間 |
費用 |
發生費用的時間 |
實際支付的時間 |
優點 |
利潤合理準確 |
核算簡單 |
缺點 |
核算復雜 |
利潤不準確 |
適用范圍 |
企業和其他具有營利性質的組織和機構 |
機關、事業單位的非營利業務 |
表1一2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
內容 |
可靠性 |
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
相關性 |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 |
可理解性 |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可比性 |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保證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不同企業 相同會計期間可比 |
實質重于形式 |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 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
重要性 |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 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
謹慎性 |
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 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
及時性 |
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 提前或者延后 |
表1-3基本準則主要內容
章 |
條數 |
主要內容 |
教材章節 |
第1章總則 |
1-11 |
制定企業會計準則的目標、依據、適用范圍、 會計準則的構成、會計假設、會計要素等 |
第一章 |
第2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
12-19 |
8個要求: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
第一章 |
第3-8章會計要素 |
20-40 |
6大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 用、利潤要素的定義和確認計量條件 |
第二章 |
第9章會計計量 |
41-43 |
會計計量的概念和五種計量屬性:歷史成本、 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 |
第一節 |
第10章財務會計報告 |
44-48 |
4表1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附注 |
第十章 |
第11章附則 |
49-50 |
準則的解釋權為財政部;施行日期為2007年 1月1日 |
第一章 |
關注"會計從業"微信,獲取最新報名、考試時間、查分等信息!
會計從業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會計從業"
會計從業資格交流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