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7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各科目基礎知識匯總
會計的基本假設
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在會計主體假設下,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反映企業本身所從事的的各項經營活動。
1.它不僅要求會計核算分清經濟業務是屬于本企業還是其他企業,還要分清經濟業務是屬于本企業還是企業的所有者。
2.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并非對等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單位必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企業集團、企業、企業的分廠、企業的車間或事業部,都可以成為會計主體,但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按照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破產、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如果判斷企業不會持續經營下去,就應當改變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原則和方法,并在企業財務報告中作相應披露。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的經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若干相等的會計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
1.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且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稱為會計中期。
2.由于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其他期間的差別,從而形成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不同的記賬基礎,進而出現了應收、應付、預提、待攤會計處理方法。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采用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
在貨幣計量的前提下,我國的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向外編送財務報告時,應折算為人民幣反映。
會計主體 | (1)空間范圍,即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2)將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與該主體所有者、職工個人、與其他單位的的經濟活動區別對待; (3)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并非是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
持續經營 | 會計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會計處理原則、會計處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的前提下 |
會計分期 | (1)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2)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 (3)由于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其他期間的差別,從而形成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區別 |
貨幣計量 | (1)我國的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 (2)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 (3)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
會計從業萬題庫 | 微信搜索"考試吧會計從業資格考試"
會計從業資格交流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