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5 頁:多選題 |
第 7 頁:判斷題 |
第 8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10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11 頁:判斷題答案 |
三、判斷題(共40題,每小題1分,共計40分)
1.缺乏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表現。( )
2.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 )
3.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
4.國家制定會計制度的目的是為了調整和規范各種會計關系,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進行。( )
5.持證人員的學歷、會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等發生變更的,應向所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從業檔案信息變更登記。( )
6.民族自治地區會計記錄可以使用少數民族文字作為會計記錄文字。( )
7.行政處分的形式包括記過、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 )
8.授意、指使、強令他人偽造、變造或者隱匿、故意銷毀會計資料行為,情節較輕,社會危害不大,不構成犯罪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根據違反會計法規行為情節,對違法行為人處以5 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
9.在票據上,¥8 725.06,應寫成人民幣捌仟柒佰貳拾伍元零陸分整。( )
10.行使付款請求權的持票人,可能是票據記載的收款人和最后被背書人,承擔付款請求權付款義務的主要是主債務人。( )
11.商業匯票在出票時向付款人提示承兌后才能使用。( )
12.銀行本票只適用于同一票據交換區域。( )
13.享受免稅優惠的納稅人不需要辦理稅務登記。( )
14.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不得轉借、轉讓發票,但根據需要申請后可以代開。( )
15.消費稅只能實行從價定率、從量定額的辦法計算應納稅額。( )
16.發票限于領購單位和個人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內開具。( )
17.辦事公道是職業道德的基礎,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所倡導的首要規范。( )
18.會計法律制度側重于調整會計人員的外在行為和結果的合法化,而不能離開行為過問動
機,具有較強的客觀性。( )
19.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規范教育是通過開展對違法會計行為典型案例的討論,給會計人員以啟發和警示。( )
20.會計人員違反職業道德,情節嚴重,觸犯行政法規的,由縣級以上財政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
21.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其會計賬簿的登記、更正,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 )
22.商業銀行是支付結算和資金清算的中介機構。( )
23.存款人尚未清償開戶銀行債務的,不得申請撤銷銀行賬戶。( )
24.填制發票只能使用中文。( )
25.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不包括已取得會計從業資格但不在會計崗位的人員。( )
26.代收代繳是一種稅款征收方式。( )
27.相對記載事項未在票據上記載的,票據無效。( )
28.支付結算是一種非要式行為。( )
29.會計人員工作調動,須辦理移交手續。除特殊情況外,沒有辦理移交手續的,不得調動。( )
30.存款人只能在注冊地或住所地開立銀行結算賬戶。( )
31.個人及其所撫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稅收保全措施和強制執行措施范圍之內。( )
32.納稅人在稅收減免期間,可以不辦理納稅申報。( )
33.欠繳稅款數額較大的納稅人不得處分其不動產。( )
34.提示付款是行使票據權利的必經程序。( )
35.納稅人與稅務機關在有關納稅方面發生爭議時,必須先履行納稅義務才能提出行政復議。( )
36.客觀公正,要求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鉆研相關業務,全面熟悉本單位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設,協助領導決策。( )
37.深圳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實施會計管理,辦理相關會計事務,均應遵守《深圳經濟特區會計管理條例》。( )
38.“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這是我國首次在《會計法》中以國家法律形式對會計職業道德所作的具體規定。( )
39.違背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也就同時違反了會計法律制度。( )
40.會計法律制度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最高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