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5 頁:多選題 |
第 7 頁:判斷題 |
第 8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9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10 頁:判斷題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 【解析】票據的基本當事人包括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2.【答案C 【解析】除會計師事務所外.從事代理記帳業務的機構必須持有代理記帳許可證書,該代理記帳許可證書的核發機關是縣級以上財政部門。
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預算管理的職權。
4.【答案】D 【解析】國有企業單位負責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
5.【答案】C 【解析】托收承付結算每筆的金額起點為10000元。新華書店系統每筆的金額起點為1000元。
6.【答案】A 【解析】存款人開立單位銀行結算賬戶,自正式開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后,方可使用該賬戶辦理付款業務。
7.【答案】D 【解析】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并處的罰款額為5萬元。
8.【答案】A 【解析】專用發票僅適用于某一經營項目;BCD適用于某個行業的經營業務。
9.【答案】B 【解析】月度財務收支計劃屬于文書檔案。
10.【答案】C 【解析】C為正確選項。
11.【答案】A 【解析】A為正確選項。
12.【答案】A 【解析】李的行為體現了愛崗敬業、參與管理的會計職業道德。
13.【答案】A 【解析】根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規定,庫管員不是會計崗位。
14.【答案】D 【解析】內部會計監督的對象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
15.【答案】D 【解析】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文字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16.【答案】D 【解析】鄉、民族鄉、鎮政府預算的調整方案必須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
17.【答案】A 【解析】A為正確選項。
18.【答案】A 【解析】會計法規定:對不設會計機構和配備專門會計人員的,應當委托合法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19.【答案】D 【解析】變更登記的適用范圍:發生改變名稱、改變法定代表人、改變經濟性質或經濟類型、改變住所和經營地點、改變生產經營或經營方式、增減注冊資金、改變隸屬關系、改變生產經營。
20.【答案】A 【解析】偷稅不構成犯罪的,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少繳稅款外,并處以不繳或少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21.【答案】C 【解析】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已構成犯罪的應追究其刑事貢任。
22.【答案】D 【解析】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規定報送有關報告,或報送的報告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以的罰款金額為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
23.【答案】C 【解析】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收入。
24.【答案】D 【解析】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屬于偷稅.
25.【答案】B 【解析】B為正確選項。
26.【答案】C 【解析】一個企業只能開立一個基本存款賬戶。
27.【答案】B 【解析】‘‘不做假賬”.是對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要求.最能體現這項要求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是客觀公正。
28.【答案】B
【解析】納稅人因住所、經營地址遷移而涉及改變主管稅務機關的.應向原主管稅務機關中請辦理注銷登記。
29.【答案】B
【解析】購買貨物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屬于外來原始憑證。
30.【答案】C
【解析】根據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的規定,公司向股東或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他人利益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并處或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金。
31.【答案】B
【解析】一般會計人員辦理會計工作交接手續時,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負責監交。
32.【答案】C
【解析】根據《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金額出現錯誤的只能重開。
33.【答案】A
【解析】移交清冊填制一式三份,交接雙方各持一份,存檔一份。
34.【答案】D 【解析】D為正確選項。
35.【答案】D 【解析】禁止性規范是禁止人們做出一定行為的法律規范.如“不得怎樣”“不能怎樣”。
36.【答案】C 【解析】票據的基本當事人包括:出票人、付款人、承兌人。
37.【答案】A 【解析】單位卡賬戶的資金一律從基本存款賬戶轉賬存人.不得交存現金。
38.【答案】B 【解析】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適用5%的營業稅稅率。
39.【答案】B 【解析】托收承付是根據購銷合同由收款人發貨后委托銀行向異地付款人收取款項,由付款人向銀行承認付款的結算方式。
40.【答案】B 【解析】愛崗敬業就是“忠于職守,熱愛本職”是職業道德的基礎,是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