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3 頁:多選題 |
第 4 頁:判斷題 |
第 5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6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7 頁:判斷題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1996年。財政部為了規范企業會計電算化專門制定了《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
2.A 【解析】會計報表系統中。運算公式的設置應在報表格式定義之后完成
3.A 【解析】系統故障風險指由于操作趕誤.硬件、軟件、網絡本身出現故障而導致系統數據丟失甚至癱瘓的風險,
4.C 【解析】Internet為網上的每臺主機都分配了唯的地址。該地址用純數字組成.它被稱為IP地址。
5.A 【解析】用戶使用計算機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同常稱為源程序。
6.D【解析】通過初始設置功能。企業可以建立適合本單位具體情況的專用賬務處理系統
7.C【解析】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8.B【解析】在UF()報表系統中.圖表與數據的關系是:圖表是利用報表文件的數據生成的。
9.A 【解析】Intcrnet的主要功能有萬維嘲、電子郵件。文件傳輸、遠程登錄、新聞組、電子公告板等。
10.D 【解析】某種憑證類別一旦使用,該年度內不能修改或刪除。
11.C 【解析】會計電算化主管的縣俸職責有:
(1)負責電算化系統的日常管理工作。監督并保證電葬他系統的正常運行,達到合法、安全、可靠、可審計的要求。在系統發生數障時.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盡快恢復系統的正常運行。
(2)協調電算化系統各類人員之間的工作關系,制定崗位責任制,負責對電算化系統各類人員的工作質量考評。提出任免意見。
(3)負責計算機輸出賬表、憑證的數據正確性和及時性、檢查工作。
(4)建立電算化系統各種資源。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的調用、修改和更新的審批制度,并監督執行。
(5)完善企業現有管理制度。充分發揮電算化的優勢,提出單位會計工作的改進意見。
12.D 【解析】建立期初余額的目的是將手工會計業務轉入計算譏處理,使兩者之間的賬目具有連續性和繼承性。
13.C 【解析】會計電算化的內部管理制度主受包括崗位責任制度、操作管理制度,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系統的維護管理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以及會計數據與軟件管理制度等。
14.C 【解析】系統管理員可以指定某賬套的賬套主管。也可以對各個賬套的操作員進行權限設置,而賬套主管只能夠對所管轄賬套的操作員指定權限。
15.D 【解析】由賬務處理模塊以外的其他業務子系統生成會計憑證數據的,應"-3經審核確認后生成記賬憑證。
16.B 【解析】固定資產系統中,為部門指定折舊科目的目的是為了賬務系統生成折舊分配分錄提供依據。
17.A 【解析】銀行對賬是出納人員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企業的結算業務大部分要通過銀行存款科目進行,但由于企業與銀行的賬務處理和入賬時問不一致,往往會發生雙方賬面不一致的情況,即出現所謂的“未達賬項”。
18.A 【解析】賬務處理系統中,賬簿中的數據不可以修改或刪除。
19.C 【解析】在賬務處理系統進行科目設置時,由于科目的最終結果是從末級科目開始的,所以需要設置的輔助核算都應該設在最低一級明細科目。
20.C 【解析】通用報表操作流程一般是設計報表—定義框架—定義數據—修飾報表—設置打印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