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5 頁:多選題 |
第 8 頁:判斷題 |
第 9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10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11 頁:判斷題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對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其性質進行歸類、確定會計分錄,并據以登記會計賬簿的憑證稱為記賬憑證。
2.B【解析】會計工作交接中,移交人員對所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3.B【解析】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的。
4.B【解析】明細賬的保管期限是15年,年度財務報告(決算)、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應當永久保存。
5.A【解析】根據《會計法》第42條的規定,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罰款。
6.A【解析】根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第11條的規定,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原始憑證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項的原始憑證,不得銷毀,應當單獨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項完結時為止。
7.A【解析】我國已經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包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
8.C【解析】根據我國《會計法》第38條的規定,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
9.D【解析】注冊會計師根據法律的要求,對委托方的委托事項進行審計,要對法律負責,對委托方負責。而審計報告是為了對外提供使用的,對使用者也同樣需要負責。
10.D【解析】《會計法》第27條規定,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11.A【解析】按次繳納營業稅的起征點,為每天(日)營業額50元。
12.D【解析】持證人員在不同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管轄范圍調轉工作單位,且繼續從事會計工作的,應當填寫調轉登記表,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及時向原注冊登記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調出手續;并自辦理調出手續之日起90日內,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調轉登記表和調入單位開具的從事會計工作證明,向調入單位所在地區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調入手續。
13.B【解析】《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第11條規定,基本存款賬戶是存款人因辦理日常轉賬結算和現金收付需要開立的銀行結算賬戶。
14.B【解析】《支付結算辦法》第103條規定,銀行本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個月。
15.B【解析】《支付結算辦法》第73條規定,商業匯票的付款人為承兌人。
16.C【解析】《支付結算辦法》第104條規定,申請人或收款人為單位的,不得申請簽發現金銀行本票。
17.A【解析】《支付結算辦法》第137條規定,單位卡賬戶的資金一律從其基本存款賬戶轉賬存入,不得交存現金,不得將銷貨收入的款項存入其賬戶。該法第142條規定,單位卡不得用于100000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勞務供應款項的結算。此外,該法第150條還規定,單位卡一律不得支取現金。
18.A【解析】《支付結算辦法》第192條規定,付款人開戶銀行對付款人逾期支付的款項,應當根據逾期付款金額和逾期天數,接每天萬分之五計算逾期付款賠償金,其中逾期付款天數從承付期滿日算起(承付期滿日銀行營業終了時,付款人如無足夠資金支付,其不足部分,應當算作逾期1天,計算1天的賠償金)。該法第191條規定,驗單付款的承付期為3天,從付款人開戶銀行發出承付通知的次日算起。因此,本題中的驗單付款的承付期為5月16日至18日。乙的逾期付款天數為5月18日至28日,共計11天,因此乙應當支付賠償金:20000×0.05%×11=110元。
19.D【解析】《支付結算辦法》規定,為防止變造票據的出票日期,在填寫月、日時,月為壹、貳和壹拾的,日為壹至玖和壹拾、貳拾和叁拾的,應在其前加“零”;日為拾壹至拾玖的,應在其前面加“壹”。
20.A.【解析】《支付結算辦法》第202條規定,委托收款以銀行以外的單位或在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個人為收款人的,委托收款憑證必須記載收款人開戶銀行名稱。
21.D【解析】根據《票據法》的規定,持票人對見票即付的匯票、本票的權利,自出票日起2年內不行使而消滅。
22.C【解析】單位的存款賬戶可以分為基本存款賬戶、一般存款賬戶、臨時存款賬戶和專用存款賬戶四類。
23.A【解析】中國人民銀行應于2個工作日內對銀行報送的基本存款賬戶的開戶資料的合規性予以審核,符合開戶條件的,予以核準。
24.B【解析】根據《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35條的規定,納稅人外出經營活動結束,應當向經營地稅務機關填報《外出經營活動情況申報表》,并結清稅款、繳銷發票。
25.B【解析】征稅對象是劃分不同稅種、區別一種稅不同于另一種稅的主要標志。
26.D【解析】《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22條規定,稅務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30日內,審核辦理變更稅務登記。
27.A【解析】根據《稅收征管法》第70條的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逃避、拒絕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撓稅務機關檢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10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罰款。
28.B【解析】《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24條規定,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件之日起15日內,將其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29.D【解析】增值稅稅率分為基本稅率17%,低稅率13%和零稅率三種。
30.D【解析】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偷稅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漏稅是指納稅人并非故意未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欠稅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超過法律、法規規定或稅務機關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納稅期限,未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
31.A【解析】根據《.稅收征收管理法》第88條及其他相關規定,對稅務機關的征稅行為提起訴訟,必須先經過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32.C【解析】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我國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的虧損彌補期限最長不超過5年。
33.C【解析】進口的應稅消費品,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34.A【解析】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所得的,為悟民納稅人。二
35.A【解析】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36.D【解析】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24條的規定,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37.D【解析】《預算法》第32條規定,各級政府預算應當按照本級政府預算支出額的1%~3%設置預備費,用于當年預算執行中的自然災害救災開支及其他難以預見的特殊開支。
38.B【解析】根據《政府采購法》第31條的規定,必須保證原有采購項目一致性或者服務配套的要求,需要繼續從原供應商處添購,且添購資金總額不超過原合同采購金額l0%的貨物或服務,可以依法采用單一來源方式采購。
39.D【解析】會計法律制度通過國家機器強制執行,具有很強的他律性;會計職業道德主要依靠會計從業人員的自覺性,具有很強的自律性;會計法律制度側重于調整會計人員的外在行為和結果的合法化;會計職業道德則不僅要求調整會計人員的外在行為,還要調整會計人員內在的精神世界;會計法律制度是成文規定;會計職業道德的表現形式既有明確的成文規定,也有不成文的規范,存在于人們的意識和信念之中;會計法律制度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會計職業道德既有國家法律的相應要求,又需要會計人員的自覺遵守。因此,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既有可能受到法律制裁,也有可能受到道德譴責。
40.D【解析】自我兢慎法,兢慎就是在單獨處事、無人監督時,仍能堅持道德準則,不做任何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不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