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未發生減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如為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投資,應于資產負債表日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資期初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貸記“投資收益”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 )科目。
A、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B、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C、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D、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答案】D【解析】
本題考核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后續計量。
題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如發生減值,應計入資產減值損失,如屬于暫時性的公允價值變動,則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
對
錯
【答案】對【解析】
該說法正確。
題目:M股份有限公司對外幣業務采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進行折算,按月計算匯兌損益。1月10日銷售價款為40萬美元的產品一批,貨款尚未收到,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6.80元人民幣。1月31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6.87元人民幣。2月28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6.84元人民幣,貨款將于3月3日收回。該外幣債權在2月份發生的匯兌收益為( )萬元人民幣。
A、0.30
B、0.20
C、1.2
D、-1.2
【答案】D【解析】
該外幣債權2月份發生的匯兌收益=40×(6.84-6.87)=-1.2(萬元)。2月末匯率小于1月末匯率,對于外幣債權而言,發生的是匯兌損失,題目問的是匯兌收益,所以答案選D。
分錄如下:
借:應收賬款——美元272(40×6.80)
貸:主營業務收入272
借:應收賬款——美元2.8(40×6.87-40×6.80)
貸:財務費用2.8
借:財務費用1.2
貸:應收賬款——美元1.2(40×6.84-40×6.87)
題目:企業對境外子公司的外幣利潤表進行折算時,可以采用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 )
對
錯
【答案】對【解析】
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題目:關于政府會計核算體系,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政府會計核算體系體現了“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
B、“雙功能”是指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
C、“雙基礎”是指預算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
D、“雙報告”是指政府會計主體應當編制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
【答案】C【解析】
“雙基礎”是指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
題目:2013年2月18日,甲事業單位購入一批辦公用電腦,價款為1 000 000元,扣留質量保證金80 000元,質保期為10個月。該事業單位以財政直接支付的方式支付了920 000元并取得了全款發票。2013年12月18日質保期滿,該單位以財政直接支付的方式支付了質量保證金80 000元。假設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則該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入賬成本是( )元。
A、1 000 000
B、920 000
C、108 000
D、0
【答案】A【解析】
事業單位購入固定資產扣留質量保證金的,要按構成資產成本的全部支出金額作為固定資產的成本。
題目:對于下列各項資產,滿足一定條件時可以按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的是( )。
A.固定資產
B.債權投資
C.投資性房地產
D.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答案】C【解析】選項A,初始按照歷史成本計量,期末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選項B,按攤余成本進行后續計量;選項D,采用成本法進行后續計量。
題目:下列對會計基本假設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確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
B.一個會計主體必然是一個法律主體
C.貨幣計量為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會計主體確立了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
【答案】C【解析】選項A,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確立了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時間范圍;選項B,法律主體是會計主體,而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選項D,會計主體確定了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題目:會計分期的前提是( )。
A.持續經營
B.會計主體
C.貨幣計量
D.權責發生制
【答案】A【解析】根據持續經營假設,一個企業將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但是,無論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還是投資者、債權人等的決策都需要及時的信息,都需要將企業持續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分期確認、計量和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題目:從會計信息成本效益看,對會計事項應分輕重主次和繁簡詳略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采用完全相同的會計程序和處理方法,這句話體現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 )。
A.謹慎性
B.重要性
C.相關性
D.可理解性
【答案】B【解析】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的重要交易或事項。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加以判斷。所以從會計信息成本效益看,對所有會計事項應采取分輕重主次和繁簡詳略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采用完全相同的會計程序和處理方法,體現了重要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題目:下列關于相關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財務報告使用的經濟需要相關
B.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有助于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和預測
C.相關性是以可靠性為基礎的,兩者之間并不矛盾,也就是說會計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盡可能做到相關性
D.相關性是指企業的財務報告應當反映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一切信息
【答案】D【解析】選項D,錯在表述為需要反映一切信息。企業的財務報告并不是對所發生的一切信息都要反映,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不相關的不用反映。
題目:下列各項目中,不屬于工業生產企業其他業務收入范疇的是( )。
A.原材料出售取得的收入
B.單獨出售包裝物的收入
C.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的收入
D.為外單位提供運輸勞務的收入
【答案】C【解析】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的收入,應該確認為投資收益。
題目:企業前后各期采用的會計政策應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體現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 )。
A.可比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相關性
【答案】A【解析】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注中說明。
題目:下列關于會計要素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負債的特征之一是企業承擔潛在義務
B.收入是所有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C.利潤是企業一定期間內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
D.資產的特征之一是預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答案】D【解析】本題考核會計要素的相關內容。選項A,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選項B,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選項C,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選項D,資產預計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屬于資產的特征。所以正確選D。
題目: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以下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費用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最終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
B.損失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但不屬于會計準則定義的“費用”要素
C.利得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入,但是不屬于會計準則定義的“收入”
D.營業成本屬于費用,期間費用屬于損失
【答案】D【解析】費用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經濟利益流出,包括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所以選項D不正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