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路上,有睛空萬里,也有風云變幻。
讓我們避開雷區,清醒應戰。
一 考研之近親繁殖
面對日漸升溫的考研熱,很多人發現,報考本校的錄取情況普遍比報考外校的情況好,不少考生埋怨考研“內幕”不少,考研存在歧視問題。對于外校,特別是一些不出名的地方院校的考生,名校或多或少會有些偏見。導師都傾向于要本校或本地的學生,考研中的這種近親繁殖的現象,是考研界公開的秘密。請看以下數據:
天津某名校物理學院光學專業:12個人報考本校,考上9個,考取比例為75%;3個報考外校,考上一個,考取比例為33%。天津某理工學院外語專業:5個報考本校,考上1個,考取比例為20%;4個報考外校,沒有人考上。武漢某名校新聞專業:23個報考本校,3個沒考上,考取比例為87%;16個報考外校,考上3個,考取比例不到20%。
幾乎所有考研學子都知道,考研盡可能地先找導師。許多跨校考生在報考前,都會想方設法到報考學校找熟人,找導師,找資料,找信息,找關系。“你為什么不報考本校?考名校你有熟人嗎?沒有熟人不找導師很難考上!”上一屆的師兄師姐向學弟學妹們介紹經驗時,都會少不了這樣一句話。
無可否認,跨校報考的確存在很多困難,例如,要重新買專業書、找專業筆記都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此外,由于自己所學的專業與報考的專業完全不同,即使考的是同一個專業,也必須比他們本校的考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專業課上,而公共課復習就會隨之受到影響。而且,考生所選擇的地點、學校和專業一般都是比較熱門的,它直接加大了考生考研的難度。一般院校的錄取比例一般是1:4,而那些熱門的學校和專業的錄取比例一般都比較低,有的甚至高于10%。
但是,從導師的角度上說,導師個人好惡和本人所從事專業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他們對研究生的選拔,由于他們對本校的學生情況比較熟悉,有些名校的導師不喜歡招收外校學生,因為他們覺得外校學生雖然分數高,但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還是信任一手調教的本校弟子,所以導師們更傾向于錄取本校的考生,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它會影響外校外地考生的錄取情況。而本校學生經過四年的系統學習對這些老師的觀點、習慣都比較了解,而且,本校學生與導師們的關系都處理得很好,考前就有可能得到了某些專業課考試信息,本校學生專業課就占有很大優勢。
在獲取信息方面,外校考生也處于劣勢。各校對外公開的招生專業目錄僅有專業名稱與考試科目寥寥幾項。相關的招生錄取比例、自費和公費名額、保送名額等則少有提及。有些學校甚至連考試試題都不對外公布,并美其名曰體現公平。這一政策只會讓外校考生望洋興嘆,而使本校本專業學生近水樓臺先得月。
有的學校的“土政策”更是直接歧視外校生。最近聽說了有關武漢某高校在研究生招生錄取中的額外的加分制度,該校規定,考生是從它劃定的“12所名校”本科畢業的,可以加15分,這15分是在筆試和復試成績加權和加總后額外加15分,是不經過任何加權的15分。12所名校當然就是公眾耳熟能詳的北大、清華、中科大等等,當然還有它自己。仔細想想,清華、北大等“12所名校”的本科生,除了該校的學生,有多少人會報考這所學校的研究生呢? “名校”畢業的本科生考該校的絕大多數,還是該校學生。暫且不論設計這一土政策的出發點如何,而事實上的效果,就是該校的考生大大占了便宜。而且,該校在研究生考試報名之前甚至全國統一筆試之前根本沒有公布此項規定。也就是說所有畢業于非“12所名校”的考生都被蒙了一回,否則,一定有相當的考生都不會報考該校了,誰會愿意在這樣不公平的考場上賭上自己的未來。
導師愛招本校學生、排斥外校學生的“近親繁殖”現象從來就沒有逸出過人們的視野;一些考生與導師私下交易以獲取特殊照顧的招生內幕也不乏其事;而利用權力、金錢等特殊途徑鉆營考試、利益尋租的行為亦不在少數。
對于考研中的近親繁殖,我們考生實在改變不了什么。如下建議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第一,知己知彼,考生應該對自己的實力和興趣特長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同時對自己所選擇的院校和導師的學術地位、歷年的報考錄取情況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和專業,切莫盲目行事。有的學校有的專業近年錄取的學生大多是本校弟子,對于這樣的學校和專業,如果不是實力強大,最好別報考。第二,跨校跨專業報考的考生應注意專業課的復習,要注意所報專業領域最前沿的理論動態或動向,立足于書本知識,但不能局限于這些知識。不能死讀書,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讓導師賞識你。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