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周曦曦:我覺得考研主要要注重五點,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態,端正的態度,要有正確的方法,合理的復習計劃,還要有必要的信息掌握。我覺得良好的心態是第一重要的,為什么呢?因為考研跟高考是有區別的,高考的時候一切的信息,包括一切的國家政策,一系列的信息搜集都是由學校或者老師幫你做的,你所需要的就是按照老師布置的復習步驟來就可以了。考研不一樣,你需要選擇考哪個學校,哪個學校的哪個專業,還需要掌握這個學校的報名信息,老師的情況,還有教學風格,還有這個學校專業課的情況,它的研究重點。良好的心態,我比較喜歡毛主席講的,“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既然選擇了考研,應該知道它是一場艱苦的戰斗,就需要有良好的心態。
對于端正的態度,從小到大,一旦這個學生身份確立之后,大家就已經知道了這一點,學習一定要有端正的態度,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今天應該掌握的東西決不推到明天,今天應該解決的問題絕不推到下一個。任何踏實和勤奮努力的態度是必須要具備的。
再一個是要勤奮鉆研,善于思考,多多動腦,學會觸類旁通。比如看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會想到你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當中和這個問題有關的一些問題,融會貫通地想一下,這也是一種小技巧。
我舉兩個例子,比如說要記單詞,好多同學反映說單詞記不住,然后買那種市面上各種各樣的單詞書開始狂記,我覺得單詞不需要刻意去記,就是在平常閱讀的時候,在閱讀英文文章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詞你就可以去查字典,你覺得哪些常用就去查,不要去想這些詞在不在復習范圍內,而且時間長了就會積累這樣的詞匯。復習文科類的知識的時候不要偷懶,手邊準備一張紙,一支筆,試試自己寫寫畫畫,不一定大聲朗讀才能記憶。
正確的方法我覺得這是因人而異的,就是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肯定是正確的方法。再一個方法還跟自己所報考的專業還有自己所報考的科目不同有很大的差距,這就要求大家自己掌握了。我覺得方法和態度是結合在一起的,只要擁有端正的心態和必勝的信念就有動力或者說有這種靈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剛剛我舉的這兩個例子,表面看是方法的問題,但實際上我覺得這是一種態度問題。
另外,要善于總結一些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的小技巧。我再舉一個例子,復習外語的時候,聽力,曾經有兩個方法可以選擇,一個是臨陣抱佛腳,在考試前一個月或者前兩個月,買歷年的真題聽力磁帶,每天開始強化訓練。再一個方法就是每天在剛開始準備考研的時候,不管是英文電臺、BBC等這些,每天聽半個小時,甚至可以不用專門去聽,在手邊做其他事情的同時去聽,對自己是一種熏陶,甚至可以邊聽邊玩。這樣試驗一下,我覺得第二個方法要好一些,從我的親身體會來說,第二個方法壓力很小,可以說事半功倍。
合理的復習計劃,這個包括很多內容了,時間分配、內容選擇、考試中難點的把握等等。我覺得關于時間分配,我說幾點。當年的3月到6月而言,這一階段是剛剛開始準備考研的時候,這個時候要確定自己所報考的學校和所報考的專業,確定下來之后就準備基礎課。對考經濟的同學而言數學和英語比較重要,也是那種考察的比較細致,歷年的考試中也比較容易影響總成績的科目。在又是兩個學科的自身特點,決定我們采用放長線吊大魚的策略,功夫在平時。所以這兩門學科要在平時下手,越早越好。看的時候要結合一些部分權威的復習資料。我就我自己說一下,我當時看的李永樂,陳文登,英語我選的朱泰奇的復習指導,這是專門針對考研的復習資料是必要的,因為考研是跟平時的考試是有差別的,針對性比較強,專業性也比較強。再就是說復習資料跟課本也是有差別的,不能單單看課本,因為所針對的重點或者是考察的一些方面都不一樣,所以必須要有專門的復習資料。
再就是我覺得應該結合課本看復習資料,其實真正起作用的東西還是課本,就是認真看一些課本上的基礎理論,方法、技巧、原理,這些東西掌握,對數學而言都看課本上的例題,把基礎打好。
必要的信息把握。注重報考院校的相關信息,平時多瀏覽一下它的網站,看一下是否有一些針對碩士研究生報考的特殊的信息。關注最新的考研信息,包括多上新浪的考研頻道看一看。再看一下該校該專業的錄取情況,老師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親自前往報考院校,去找上界的師兄世界聊一聊,必要的時候旁聽一下專業課,了解一下老師講課的風格和他們關注的內容。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