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歡迎進入:2010考研課程免費試聽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研 論壇
人們常說“婚姻有七年之癢,工作有三年之癢”。我打算考研,是在工作快三年的時候。那時我在沿海某地的電信公司,工作還算穩定,但是感覺再做下去就沒什么大的發展,再加上其他原因,使得隱藏在心底的考研念頭又涌現出來。考研的理由有千萬種,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只要認準了目標就不要動搖。
考慮到本科所讀及現在的工作都是通信行業,自己也比較喜歡,所以報考的是北京郵電大學。06年在職第一次考了360多分,過了專業線,但是因為那年數學簡單,而我的數學卻考的不好,導致在導師那的排名比較靠后,沒有時間去北郵找調劑,如果調到不喜歡的專業也不值得。所以07年又考了一次,報的還是同一個導師,總分大概350分,相比去年降了10來分。公共課跟去年基本持平,降的分數主要在專業課,沒想到總分排名反而比較靠前,并且考上了所報導師。由此看來機遇跟運氣在考研中也比較重要。
一、初試復習及考場應對
在職第一次考研大概是從05年5月份開始準備。先讓家人把我大學時用過的本科教材寄了過來,然后就是買各科的輔導書、收集資料和導師信息等等,等七月份大綱出來后,又在網上下載之后打印出來。在職就是有這點好處,可以免費打印資料。
數學一:市面上的輔導資料中比較知名的就是陳文登的《數學復習指南》和李永樂的《數學復習全書》。這兩本書我都有,畢業時那次用的就是陳文登的復習指南。個人感覺陳的書比較注重題型,特別是開篇那四句話,如果基礎不好而且完全按他的書復習,恐怕也會陷入思維定式:無論什么題,上來就套題型,要是套不上,就懵了。這就像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如果出題老師能抵擋住這三板斧,就能把你打敗了。拿到一道題之后該怎么辦?我覺得不是套題型,而是要先分析它包括哪些內容,比如一道多重積分題,得先看它是二、三重積分還是曲面積分,如果是曲面積分,是對面積的積分還是對坐標的積分?就這樣順藤摸瓜,層層剝離。即使考場上一時緊張大腦空白,也能通過這種方法想起相關知識點。知識點才是基礎,題型是補充。李的復習全書比較注重基礎,符合我的習慣,所以基本上用的是這本書。不過文登書里有些公式倒是很實用。從六月份到九月份能把復習全書做兩遍。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出題沒有高數那么靈活,如果復習好了,能拿六十來分。大學時候我的概率論學得迷迷糊糊,后來我從網上免費下載了田根寶的線性代數、概率論的講課錄像,他講的課比較適合考研,聽了之后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自我理解固然重要,有時候也需要人適當點撥一下,這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對于在職考研的人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九月中旬左右,買了本李永樂的660題,這個也是基礎題型,帶點技巧,大概用了一個多月做完。十一月份開始做真題。從八七年到現在共二十年的真題,每年的考題當作考試來做,做完好好總結,用了個筆記本把做錯的題,仔細分析,這樣大概做兩遍,就差不多了。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再做做市面上的模擬題。06、07兩次考研,我的數學成績都是一百零幾分。
英語:我自認為英語學得還不錯,大學的時候就通過了四六級,工作中也有用到,但是兩次考研的英語成績卻只有六十來分。不過英語是四科中所用復習時間最少的。對于閱讀理解的復習,我從bt上下載了新東方輔導班的flash,是周雷主講的,從他那里學到一招那就是要精讀真題,這點使我受益匪淺,完全改變了以前泛泛而讀、追求速度的答題方式。對于真題,要達到的境界就是:不留一個難單詞、不留一個長難句。平時做真題的時候,要揣摩出題者的意圖,這樣考試的時候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另外就是作文,我沒有怎么練習,只是考前兩周背了幾篇范文,結果可想而知,我的英語成績低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特別是07年的英語,北京的作文分壓得比較低,所以也得重視這方面的訓練。對于背單詞,我沒有刻意去背,就是把真題中的難單詞用個本子記下來,有時間拿出來看看。大概把真題仔細做了兩三遍之后,到了十二月份買了張劍的六套模擬題來做,感覺跟真題比較接近,這里特別推薦一下。考前又把近兩年的真題按三小時時間做了一遍。
政治:等大綱出來后開始復習完全來得及。一般是七八月份出大綱,然后可以買本輔導書,比如陳先奎、任如分出的書。注意一定要買出版時間在大綱之后的書,那些四五月份就出版的政治輔導書基本是用上一年的書換了封皮之后拿來騙錢。買到書后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把書從頭到尾瀏覽一遍,泛泛而讀吧,記不住也沒有關系。九月份的時候,網上就有各大輔導班的免費錄音下載。我是把錄音下載到MP3中,每天上下班坐車的時候聽聽,這個效果要比去上輔導班好多了。聽不懂可以重復播放,不用大熱天去擠大禮堂聽課。大概十月份就可以做做政治的基礎題,我當時買的是任如分的序列二,做完一遍大概到十一月份,做題的過程也是復習的過程,很多知識點就是通過做題來強化的。如果只是不斷的看教材,不僅很花時間,而且很難記住那些概念。后來有網友開始上傳強化班錄音,對照錄音可以把序列二的題大致核對一遍。到十二月份做了序列三和幾套模擬題。這個時候網上會出現很多所謂的內部資料和猜題壓題,真是眼花繚亂。對于這些題,可以適當看看,但不能完全靠它。比較好的方法是拿本大綱或者有本名為政治核心考點的書,從頭到尾把考點的脈絡理出來,這對回答大題是很有幫助。這樣即使碰到陌生的題,也能大概分析出它屬于哪些考點,而政治考研大題就是按考點給分的。考前半個月就基本上是看序列二三的重點、做過的模擬題和網上打印的幾份資料,這時也可以適當背背沖刺班所謂的押題。最后政治考了六十多分。
專業課:北郵的初試專業課可以選通信原理或者信號與系統。對我而言,信號要比通信原理簡單一些,所以選擇的是這門課。信號與系統課本用鄭君里的上下冊,參考書用北郵出的一本黃皮的《信號與系統考研指導》,作者是呂玉琴,書后有97-02年的歷年真題和答案,再從研招辦買最近幾年的考研試卷。把這本考研指導的例題、習題以及歷年真題做個兩三遍,自己平時多總結一下,應該能拿個不錯的分數。專業課上次拿了130多分,今年的題難度加大了,考了120多分。
總體來講,07年的政治選擇題和數學大題比較難。做政治多選的時候沒幾道有把握,還好的是去年有資料猜中幾道大題,要不然政治真是懸!另外就是數學了,前面的選擇填空做的比較順利,然而后面的大題答的一塌糊涂,幾乎沒有一道做完整,當時在考場上就挺郁悶的。不過我的心理素質還算比較好,很快就調整過來,抱著盡力而為的心態,把每道題會做的部分寫上去,不會的就看它涉及哪些知識點,能分析多少就寫多少。考完數學我就想這次恐怕又完了,本來數學定的目標是120的,就答題情況而言,感覺拿80分都困難。那個中午去麥當勞吃了點東西,在那拿了專業課筆記看了看。我對于已考過的科目的態度就是考完就扔,盡量不受它的影響。所以雖然感覺上午得數學考得很差,但是下午專業課答的還算比較順利,不過今年專業課的題難度也加大了,有道大題不會做,跟數學一樣,能寫多少就是多少吧,多拿一分是一分。考試時的心理狀態調整還是很重要的,不要因為一科不理想而影響接下來的考試。其實除了少數牛人,大家水平差不多的,考試成敗跟臨場發揮有著極大關系。
二、復試全記錄
三月份,初試成績就出來了,從北郵人論壇看了看今年的情況,雖然我的總分跟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從總體形勢來看感覺希望頗大。三月中旬有點事情回家了一個星期,回來后就開始準備復試。復試的筆試要考三門課,其中兩門課畢業之后就再也沒有看過,所以復習時間還是比較緊的。
關于是否見導師的問題:因為還在工作,而且離北京比較遠,所以只是在國家線出來后給導師打了個電話,了解了分數排名,老師說參加復試沒問題。復試前向領導請了半個月年假,提前兩天到了北郵,本來想去實驗室見見導師,但導師上課去了。后來在門口遇到實驗室的另一位老師,簡單聊了聊,然后交了份簡歷。導師一般都很熱情,見面時一要有禮貌,二要謙虛,要是見面前能看看老師的研究方向或者發表過的論文就更好了,這樣聊天的時候也能有的放矢,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復試:包括英語聽力、專業課筆試、面試(含口語和專業課)、上機編程、體檢和政審。其中前三項4月7號進行,后兩項4月8號進行。
英語聽力:考試時間是五十分鐘。五十道選擇題,每道兩分。分兩種題型,一種是簡短對話,每段對話后一個問題;另外一種是幾篇文章,每篇后面好像是三個問題。跟以前的四六級聽力類似。我所在的考場是用教室里的音箱播放的英語聽力,而且題太多,答到后面都沒法集中注意力聽了,不少題都是猜的。。
專業課筆試:筆試科目包括通信原理、數字電路和微機原理。今年的題量比較大,所以考試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大部分內容是通原,數電跟微機不到20%。題型分為填空(64分)和計算題(36分),滿分100分。填空題大概有二三十道,考的比較細,基本上是記憶型的題,通原題比如信道計算、糾錯編碼、多徑傳播等,微機題如計算機的組成、總線定義等,沒涉及匯編,感覺只需要看前面三章就足夠了,數電題如化簡、觸發器等,我也只看了前面幾章,主要是因為時間不夠了。計算題有六道,都是通原的,比通原課后題要簡單一點。我初試考的是信號與系統,分數出來后不久才開始準備復試,大概花了兩周時間,主要用來復習通原。有以前的基礎加上這兩周的復習,感覺考的還行。
相關推薦:工作3年后辭職考上研的過來人給考生的復習建議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