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及答案 |
第 3 頁:多選題及答案 |
第 5 頁:分析題及答案 |
37.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某圖書館向所有讀者免費開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破舊的民工小心翼翼進來了,無人阻擋,于是他們便堂而皇之的在館內讀書看報,有讀者對此表示不滿,向館長抱怨說:圖書館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許乞丐和拾荒者進入閱讀,就是對其他讀者的不尊重。館長回答說: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閱讀,但你有權選擇離開。
此事被發在微博上,頓時觸動了社會的神經,引發人們對人文精神的關注和思考,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一場公共圖書館辦館理念的大討論由此引發。
公共圖書館一向更愿意向體面地文化人敞開,常在門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謝絕入內!把讀者分為三六九等,拒絕部分人入內,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該館長希望圖書館成為每一個讀書人的天堂,,無亂任何人,只要進了圖書館,在知識面前都享有同等權利,不得有高低貴賤之分。為此,該館在全國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證閱讀制度,任何人進館借讀書籍都不需要證件和費用,以體現人道、人文的公共圖書館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務。
對于圖書館實行免費開放可能帶來的問題,該館有關負責人感觸頗深:自圖書館實行零門檻后,我們不僅沒有感到壓力增加,反而感覺開放的時間越長,不尊重這種權力的讀者越少,我們和讀者都被這種和諧的環境所改變,至于盡管要先洗手,館內并沒有硬性規定,耳濡目染的時間長了,誰也會自覺地洗手,然后在閱讀。
“如果沒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這是文學大師曾相任阿根廷國立圖書館館長的博爾赫斯的一句名言,該圖書館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費開放,不啻一輪明亮的太陽讓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溫暖的同時,也凈化我們的心靈。
摘編自《中國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日報》(2012年5月10日)
(1)從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閱讀,但你有權選擇離開”?(5分)
(2)圖書館想乞丐和拾荒者年費開放對我們處理人際關系有何啟示?(5分)
【答案要點】
(1)自由平等觀念和權利義務觀念是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重要觀念,自由平等觀念最為核心的內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觀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法律權利意味著人們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為。法律通過規定權利,使人們獲得某種合法的利益或自由。
平等權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不受任何差別對待,要求國家給予同等保護的權利。它是我國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公民實現其他權利的前提與基礎。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圖書館向所有讀者免費開放,體現了自由平等觀念,圖書館館長的回答“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閱讀,但你有權選擇離開”,因為每個讀者都是平等的,每個讀者都平等地享有權利,不受任何差別對待,有要求國家給予同等保護的權利,讀者進入和離開圖書館都是其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2) 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在本質上是社會關系的表現形式,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應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平等原則,平等待人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 第二,誠信原則,誠信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保證。第三,寬容原則,寬容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必不可少的條件。第四,互助原則,互助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必然要求。
圖書館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費開放給我們的啟示是: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 對人要誠信、寬容、互助,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3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2012年5月,美國發布奧巴馬上臺后第一個《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和《國建安全戰略報告》。報告指出,美國國家利益由安全、繁榮、價值和國際失序四個方面組成;美國通過對這些利益的追求,實現國家復興和全球領導地;相比世界其他地區,亞洲是美國最有所作為的地區。同時,報告將南亞國家歸為三個類別:“戰略伙伴“和”可預期的戰略伙伴“,雖然,美國準備讓東盟所有國家成為美國的盟友或是伙伴。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說:“過去的10年來,中國在南亞地區不斷擴大其利益,取得了有效的成果,這是美國沒有做到的。
摘編自新華網(2011年5月28日)
材料2
2011年10月以來,美國高層不斷訪問亞太地區的國家,參加相關的國際會議。10月下旬,國防部長帕內塔出訪印尼,日本和韓國,強調美國將加大在軍事部署。11月下旬到12月初,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先后訪問菲律賓、泰國,并對緬甸進行了“歷史性訪問”,這是1955年以來美國國務卿首次訪問緬甸。同時,奧巴馬也是展開亞太之行,他參加在夏威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隨后出訪澳大利亞并前往印尼出席東亞多邊峰會,成為參加東亞峰會的首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亞太之行中高調宣示,美國是“太平洋大國”,講“留駐”亞太,通過“堅持核心原則”和與盟友及伙伴的緊密合作,在“塑造”亞太地區未來中發揮更大,更長遠的作用。2012年11月8日,奧巴馬連任成功不到48小時,即宣布他的首次出訪選在東南亞。17日至20日,他不僅訪問了泰國,而且對緬甸和柬埔寨進行了歷史性首訪。在這次東南亞之行中,奧巴馬再次強調,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國家,亞太地區對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塑造其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1年12月23日)、《參考消息》(2012年11月21日)等
材料3
第十一屆香格里拉對話暨亞洲安全會議于2012年6月1日至3日在新加坡舉行。會議期間,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發表了題為《美國對亞太的再平衡》的演講,重點闡釋了“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軍事計劃,其中包括2020年前在亞太地區保持6個航母艦隊,以及將60%的海軍力量部署到亞太地區。國際輿論普遍懷疑,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的意圖是為了遏制中國。
摘編自新華網(2012年6月4日)
(1) 美國將其全球戰略重心轉向亞太的原因何在?(5分)
(2) 如何看待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影響?(5分)
【答案要點】
(1)第一,導致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移的根本原因,是亞洲在崛起。第二,在亞太建立美國控制的“北約版”組織,以主導亞太事務。第三,應對中國崛起。第四,“重振美國”,維持霸權。
(2)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對我國的影響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消極的一面:第一,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使得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更加復雜化。第二,消耗中國的精力。隨著美國的戰略東移,原本本來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的中國,現在在國防、外交等多個方面都遇到了一些麻煩和棘手的問題。第三,分化和削弱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積極的一面:第一,加快了(亞太)區域內經濟的一體化。第二,中國在面對美國的戰略重心東移的過程中會產生壓力,而這種壓力又會促使中國來進行積極的應對,調整自身的結構,把這種壓力變成動力。第三,美國要在亞太地區發揮積極作用,必然不能忽視中國,反而會進一步促使中、國之間的經貿及其他多個方面深層次的合作,這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機遇。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