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分析題 |
三、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的邊框區域內
34、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要著力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已發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的出來的,從人民群眾的人企鵝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
摘自 習近平:《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時的講話》(2015年2月11日)
材料2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
摘自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計提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1月23日)
材料3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提出來的,它是從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們之間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內涵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正在進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是講來完成時,全面深化改革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確定的主題,是三中全會對我國改革作出的戰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國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所確定的主題,是四中全會對我國法治建設提出的戰略任務,全面從嚴治黨是在黨的群中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實踐活動以及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的反腐敗斗爭、黨的各項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獲得的經驗、形成的成果進行的概括和總結,又是對今后黨的建設進一步提出的新要求。
“四個全面”既是重大的戰略布局,也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思想,從哲學的高度來講,“四個全面”是一個過程,不僅是因為他的提出和形成是一個過程,而且它的協調推進也將是一個過程。
摘編自 《光明日報》(2015年4月1日)
(1)從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視角,分析為什么說“'四個全面'是一個過程”(5分)
(2)“四個全面”重要戰略思想體現了怎樣的辯證思維?(5分)
35.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正式實施,2月底,環保部相關部門公開約談L市主要領導,作為新環保法實施后第一個被約談的城市,L市的污染經媒體曝光后引發全球關注,重壓之后,L市對57家污染大戶緊急停產整頓,對412家重點污染企業限期限產治理……鐵腕治污立竿見影,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治標大幅下降,但環保風暴很快遭遇了新的困境,L市經濟基礎薄弱,改革開放后,為加快發展,招商時鋪設了一些“綠色通道”,不少企業缺乏環評手續,此次停產整頓,部分企業因無環評手續一時難以復產,企業關掉后,工人失業又帶來新的社會問題,潛在的金融風險也漸成燃眉之勢,環保風暴遇到現實和利益的嚴峻挑戰。
對于L市委治污痛下猛藥的做法,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環保部官網及不少地方媒體紛紛跟進報道或發表評論,眾多網友也爭相發聲,且看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A:用環境污染來的經濟發展,早晚得淘汰。重病需猛藥,現在天藍水綠,多好啊!
B:一個小地主的命,非要過比爾▪蓋茨的生活,怎么可能!
C:政府要達標,企業要生存,百姓要環境。非常難!…….決心不等于蠻干,環保和經濟的平衡點找不好,再好的決定好也會變成二次傷害。
D:休克式治霾太驚悚了,在如今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人為制造大面積失業和債務危機,簡直是生態的大躍進!
E:鐵腕治污力度值得贊賞,但有些問題可以討論,意識到方向有問題,是急剎車,還是有個滑行過程?L市這次是狠狠踩了一腳急剎車,車停了。但乘客人仰馬翻,有的摔得很重,有的勉強站著,還不知能站多久。
F:被關停企業滿滿都是委屈,責任全部推給外界,以受傷者姿態對自己不堪回首的過去只字不提,今天的L市,是很多歷史欠賬嚴重的城市經濟轉型時期的一個縮影,歷史欠賬總是要還的。
……
一場空前的鐵腕治污風暴,承受著截然不同的評價。一時間,L市又因治污被推上風口浪尖。但L市以前所未有的決心直面大氣污染防治這場艱苦的硬仗,用環保逼企業轉型升級,讓千萬市民看到了情山水綠,享受著潔凈的空氣。9月16日,環保局對L市大氣污染問題掛牌督辦。
既讓環境好轉,又讓經濟同時得到發展,這可能是中國環境治理持續深入后的各部門需作答的選擇題。
摘編自央視網(2015年7月3日)、新華網(2015年7月3日)、
人民網(2015年7月6日、11月23日)
(1) 從“鐵腕治污”引發廣泛討論來看,我們應如何認識經濟發展同環境治理的關系(6分)
(2) “鐵腕治污”及其引發的討論對于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有何啟示?(4分)
3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1944年正值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進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寫《甲申三百年祭》。在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總結了李自成農民起義成功建立起大順朝但旋即失敗的的歷史教訓。從3月19日起,這篇長文在重慶《新華日報》全文連載,文章發表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僅隔20天,毛澤東就在《學習和時局》的報告中指出:“我黨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11月21日,毛澤東復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成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
摘編自《<甲申三百年祭>風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2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北京),臨行前,他對周圍的人說:“同志們,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平,他們進了北平就變了,我們共產黨人進北平,是要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到實現共產主義。”他興奮地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趕考’嘛。”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去就是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是希望考個好成績。”
摘編自 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3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縣鄉村干部和群眾座談時指出: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六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我們黨要帶領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所有領導干部和全體黨員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
摘編自 《習近平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
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1)1949年春,為什么毛澤東把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趕考”?(5分)
(2)如何理解習近平所說的“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5分)
37、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中華民族歷年有重家風、重家教、守家規的傳統,好家風的事例可謂不勝枚舉。
宋代的司馬光、在給兒子司馬康的家訓——《訓儉示康》中說道:“平生衣取避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一儉素為美。”司馬光教育兒子要以儉素為美,不要以奢靡為榮,說的是個人志向,批評的是奢靡風氣,令人信服。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家族后人也都以賢德立身。
清代的鄭板橋,自幼家貧,為官以后生活條件雖然得以改善,但從未將所得俸銀留作自家使用,而是分給親友、鄉鄰。他在一封家信中寫道:“每一念及,真含淚欲落也。汝持俸銀南歸,可挨家比戶,逐一散給。”他還開列了族人及親友、同窗的具體名單,將俸銀全部分完。鄭板橋這種樂善好施的行為直到晚年都沒有改變,在他的周圍產生了廣泛影響,更得到后世的贊賞。
周恩來一向視侄輩為已出,對他們的要求非常嚴格,并約定了十條家規,如不能丟下工作專程進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過時才可以來;進京看望他,一律住招待所,住宿費由他支付;一律到機關食堂排隊就餐;不許動用公車;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說出與自己的關系;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來定下的家規,自己做到了,他的侄輩也都做到了。
材料2
家風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源頭,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么樣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的風格。從一個人的舉手投足到行為處事,能折射出好家風對他的影響,會讓人看到父母長輩在他成長中靜心撫育的印記。可以說,好家風的傳承過程,同樣也是延續優良文明基因的過程。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風也要與時俱進,將不利于文明進步不利于社會和諧的因素剔除,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鑒于此,國家通過倡導家風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社會注入暖暖的正能量。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風這個源頭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黨風、政風、民風和社風的形成。
摘編自《光明日報》(2014年3月27日、12月25日,2015年2月18日等)
(1)為什么說“好家風的傳承過程,同樣也是延續優良文明基因的過程”?(5分)
(2)如何榮光好家風的傳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分)
38、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在那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早、持續時間最長。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支持,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各國人民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的貢獻!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我們要以史為鑒,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
為了和平,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世界各國應該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摘自 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5年9月3日)
材料2
當習近平主席帶著對世界前途命運的思考走上聯合國講臺的時候,充滿生機與希望的中國已經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會場,發展壯大起來的中國對全人類福祉的擔當,贏得世界贊譽與支持。
開創未來,離不開對歷史的敬畏。70年前,聯合國誕生。奠定現代國際秩序基石、確立當代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聯合國憲章,寄寓著先賢對和平的企盼,描繪出了戰后世界的基本輪廓。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今天,當世界格局加快演變,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成為世界的基本特征時,人類社會又該以怎樣的思考和行動跟上歷史的步伐?面對這個根本性問題,習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張在21世紀的今天,繼承了聯合國憲章精神,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需要,實現了對傳統國際關系的超越與創新。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5年9月30日)
(1) 分析當今世界各國“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的重要性所在。(5分)
(2)如何理解“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繼承了聯合國憲章精神,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需要”?(5分)
掃描二維碼關注"566考研"微信,第一時間對考研答案 看直播解析!
相關推薦:
2016考研政治答案 ※ 2016考研英語答案 ※ 2016考研數學答案 ※ 關注微信 對答案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