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任汝芬序列四最后四套題分析題及答案(第四套)
三、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34(1)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存在與不斷演化警貴本主義帶來一些現實性的或潛在性的危機,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了發展國有經濟。雇員持股、股份社會化、福利制度、工人參與企業管理,國家干預經濟運行等措施?對資本主義矛盾進行調整.以期達到緩解矛盾,甚至阻止資本主義滅亡的目的。資本主義自我調整的原因,表面看來似乎是由于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變化、階級關系的變化,以及管理革命等所要求的。但是,究其實質.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調整、緩解由這些方面所帶來的資本主義基奉矛盾的深化,堆護其統治的需要。無論資產階級采取何種調整手段,資本主義國家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調整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從而也就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固有的基本g-盾。
請回答:
(1)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2)當代資本主義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
(3)當代資本主義發生這些變化的實質。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管案要點:
(1)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包括:①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②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③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的變化;④經濟調節機制和危機形態的變化;⑤政治制度的變化。
(2)當代資本主義發生新變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是資本主義變化的根本推動力量。其次,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利和利益斗爭的作用,是推對資本主義變化的重要力量a再次,社會主義制度初步顯示的優越性對資本主義產生了一定影響。最后,主張改良主義的政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也對資本主義的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3)當代資本王義新變化的實質:首先,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王義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為適應科學技術進步和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必然要求調整和變革舊的生產關系,新的適應生產社會化要求的生產關系必然將不斷出現和發展。其次.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內的變化,井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發生了變化。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是深刻的,其意義也是深遠的,但是,這些變化并沒有觸動資本主義統治的根基,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性質.也沒有改變烏克思王義關于資本主義的基本原理的科學性。
34(2).材料l
我國歷史上曾經產生過不少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孔子說過“和為責”,墨子提出了“兼相愛”、“愛無差”等的理想社會方案,孟子描繪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廈人之幼”的社會狀態。
材料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材料3
要按照構建民主法浩、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正確赴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請回答:
(1)用矛盾學說分析我國歷史上有關社會和諧思想的合理性與片面性。
(2)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關原理分析論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認識的深化。
(3)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的矛盾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哲學意義。
答案要點:
(1)矛盾即對立統一,對立就是斗爭性,統一就是同一性。矛盾的斗爭性與同一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它們相互制約,不可分割。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中。矛盾學說,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我國歷史上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著重強調矛盾雙方的和諧統一,百姓安居樂業,這對促進社會安定,國家統一是有積極意義的。但這一思想掩蓋階級對立,在奴隸社會和封建主義制度下也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
(2)由于客觀事物本身的復雜性及發展過程的無限性,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要受到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限制,要受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因此,認識的發展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過程。對一個具體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發展變化的過程,我們的認識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到加上社會建設日位一體,充分說明對復雜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兩次飛躍的多次反復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3)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是通過矛盾的轉化而實現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防止有些矛盾激化而引發的政治沖突和社會動亂,促成事物向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的方向轉化。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觀,努力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這也是構建社會王義和諧社會,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34(3).材料1
“發展社會勞動的生產力,是資本的歷史任務和存在理由。資本正是以此不自覺地創造著一種更高級的生產形式的物質條件。’’
材料2
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將在短期內自行滅亡。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必然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歷史進程。、
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和“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一個復雜和長期的歷史過程”’
答案要點: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為:事物發展變化的方向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環往復的過程。這種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2)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也是否定之否定的過程。首先.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必然為社會主義社會所取代: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包含著現代的一切沖突的萌芽”。 ②資本積累推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激化并最終否定資本主義自身。③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社會化的更高形式,將成為社會主義的前奏。④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巨大發展,資產階級由生產力的解放者變成阻礙者。無產階級是現代大工業的產物,是真正革命的阱級,隨著生產社會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無產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無產階毀必將徹底推翻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統治,逐步建立消滅一切階級、確保人人得以自由發展的聯合體a其次t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①任何社會形態的存在都有相對穩定性,從產生到衰亡都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跨度。②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過渡的長期性。③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還顯示出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容納的空間,說明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尚需長期的過程。
相關推薦:2010年任汝芬考研《政治》最后沖刺卷10套·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