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1923年6月召開的中共三大決定在保持中國共產黨獨立性的條件下,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的合作,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國民革命的聯合戰線。
1937年9月,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發表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為標志,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請回答:
試分析兩次國共合作的不同特點、重要作用及歷史經驗與現實啟示。
答案要點:
(1)由于時代條件不同,兩次國共合作具有不同的特點,第二次國共合作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相比較,其特點主要有:
①廣泛的民族性和極大的復雜性。它是全民族的統一戰線,參加統一戰線的不僅有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還包括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親英美派集團。②國共兩黨兩個政權、兩個軍隊的合作。③沒有統一的組織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綱領。④處于既有利而又復雜的國際環境之下。
(2)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這是由敵我力量不平衡與社會經濟政治和革命發展的不平衡所決定的。兩次國共合作,對中國革命的發展都起過極大的作用,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的迅猛發展,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則是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總之,兩次國共合作對中國革命事業均作出了重大貢獻。
(3)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由于中國共產黨處于幼年時代,尤其是在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統治之下,對如何實現統一戰線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缺乏應有的認識和足夠的經驗,犯了右的錯誤,最后國民黨右派集團無所顧忌地背叛了革命,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因國共合作破裂而宣告結束。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總結了前兩個時期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創造性地制定和執行了一整套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政策和策略,貫徹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堅持了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原則,牢牢地掌握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權,取得了豐富的經驗。
(4)兩次國共合作的歷史經驗,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一是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一大法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仍然要堅持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現代化建設與祖國統一大業服務;二是在統一戰線中,必須制定正確的理論、政策和策略,掌握領導權,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堅持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
35(2).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道路是在同中國資產階級的復雜關聯中走過來的。
試述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中國資本主義與資產階級的正確認識與政策。
答案要點:
(1)中國革命是在同資產階級的復雜關聯中走過來的,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我國的資本主義及資產階級問題,對中國革命的成敗有著重大的關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此作了一系列論述,形成了正確的認識和政策。
(2)在民主革命中,中國的資本主義分為官僚資本主義與民族資本主義。官僚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密切聯系著,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壟斷性,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它歷來是中國革命的對象,對此采取沒收政策。沒收官僚資本,既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質,又具有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民族資本主義則具有一定革命性和進步性,對此采取保護政策。這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落后的生產力狀況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所決定的。
(3)由于中國資本主義有官僚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之分,因此,中國資產階級也相應地分為官僚資產階級(又稱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部分。官僚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對象之一,但在特殊歷史條件下,主要是在同帝國主義的斗爭中,可以把一部分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納入統一戰線的范疇。民族資產階級雖然具有兩面性,但它們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動力之一,對之要采取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
36(1).材料1
2008年下半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我們反應迅速,果斷調整宏觀調控政策,出臺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舉措,很快初見成效,國際社會給予了積極評價。美國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說:“在經濟困難時期,中國的指揮和控制體系實際上比其他市場經濟體系更有效。”法國《歐洲時報》認為:“包括‘制度優勢’在內的‘中國特色’已成為中國信心的有力支撐。”
材料2
有國外學者評價中國抗擊汶川地震災害時說:“地震之后人們確實看到了中國制度體系的優越性,中國在短時間內動員巨大的力量投入,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擬的。”日本《朝日新聞》認為,北京奧運會“使中國特有的體制模式越來越顯現出巨大的優越性”。
材料3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世界經濟形勢險象環生,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擴散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遇到嚴重困難。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分析、準確判斷、果斷決策、從容應對,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努力化挑戰為機遇,有效遏止了經濟增長明顯下滑態勢,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我們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極大激發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我們時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作出全面部署,繼續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經過全黨全國共同努力,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都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極其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應對、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各地區各部門齊心協力、扎實工作的結果,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結果。
請回答: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勢。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勢。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具有優勢的根本原因。
答案要點:
(1)從經濟制度來看,我們不僅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適應了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充分調動了各方面積極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而且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起來,既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注重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
(2)從政治制度來看,我們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建立并不斷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精華和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個人民主權利,又有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辦大事;既充滿活力又富有效率,適應了我國人口的民族眾多,經濟、社會、文化不發達,區域發展不平衡,傳統文化影響深厚等現實狀況。這些優勢在抗震救災、舉辦奧運會、國際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中更是顯示出巨大威力。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制度優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既遵循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36(2).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于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請回答: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的科學社會主義原則有哪些?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體現的中國特色有哪些?
答案要點: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了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和價值追求,堅持了以工人階級政黨為領導核心,堅持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堅持了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根本任務,堅持了共同富裕的目標,堅持了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堅持了以人民當家作主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了不斷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和體制機制,堅持了促進入的全面發展。
(2)社會主義本質思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思想、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思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思想、社會主義科學發展思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思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思想、社會主義和平發展思想、社會主義執政黨建設思想,等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與時俱進的,這個“進”,就是通過這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涵,使社會主義真正獲得了生機和活力。
36(3).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認真總結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功經驗,形成有利于學習研究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政策導向、輿論導向、用人導向和體制機制,不斷推動學習實踐活動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抓住工作重點,加快完善制度環境,真正把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實踐提升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請回答:
(1)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重大意義。
(2)當前如何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答案要點:
(1)①是推動我國科學發展的迫切需要。②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的迫切需要。③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2)①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實現科學發展。當前,實現科學發展要著力抓好幾個關鍵環節:首先,保持宏觀經濟大局穩定,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其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再次,筑牢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為科學發展提供長期保障。最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科學發展獲得根本動力支撐。②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關鍵是加快完善制度環境,堅持正確的政策導向、輿論導向和用人導向,不斷完善體制機制。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