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第二套題參考答案 |
三、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34. 分析下列一組材料:
材料1
“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
——摘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
材料2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摘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
材料3
一方面,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的產生取決于某些“客觀”的條件的成熟,特別是先進工業結構的形成,這些條件由資本主義通過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規律的作用產生出來。這樣資本主義就是注定要產生出另一種更高級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階段。
另一方面,馬克思又認為他的理論不只是一種社會科學。它還是另一種暴力革命的學說。馬克思主義不是只要了解社會;它不是革命的無產階級將起來****資本主義,而是積極地動員人們去這樣做。它插手去改變世界。問題是,如果資本主義的確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社會替代的規律所支配,那么為什么還要強調“問題是要改變它”呢?如果資本主義的滅亡是由科學保證了的,為什么還要費那么大的力氣去為它安排葬禮呢?既然看來人們無論如何受必然規律的約束,為什么又必須動員和勸告人們遵照這些規律行事呢?([美]阿爾溫·古爾德納:《兩種社會主義》。
——摘自陶德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請回答:
(1)為什么說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
(2)試分析阿爾溫。古爾德納的觀點。
35.閱讀下面的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
拿破侖曾說過,中國像一頭沉睡的雄獅,它一旦醒來,整個世界都將為之震顫。現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中國的發展,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但中國以什么方式發展,將在世界上樹立什么樣的形象,這既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材料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雖然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但我們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發展任務還很艱巨。
中華民族歷來講信修睦、崇尚和平,從來都沒有窮兵黷武、侵略他國的歷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反映出中華民族“天下情懷與道德理性”的品格。在近代歷史上,中國屢遭外來勢力入侵和奴役,中國人民深知和平彌足珍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來都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想打仗,都不愿被卷入涂炭生靈的戰火中,中國同樣也是如此。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實現自己的發展,就要順應天下大勢,與國際社會其他成員攜手努力,為實現各國和諧相處、全球經濟和諧發展、不同文明和諧進步的美好前景發揮積極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材料3
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白皮書指出,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功地走上了一條與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相適應的和平發展道路。通過這條道路,中國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國家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并以自身的發展不斷對人類進步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白皮書強調,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目標。多年來,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的政策主張,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著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發揮建設性作用,努力同各國一道實踐建立和諧世界的崇高目標。中國已加入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內的13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加入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等267個國際多邊條約,在反恐、軍控、防擴散、維和、經貿、發展、****、司法和環境等方面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材料4
中央外事工作會議8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永遠不稱霸,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努力實現和平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和諧的發展。會議還指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實現和平發展的重要條件。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上述材料1和材料2說明中國為什么要提出走和平發展道路?
(2)怎樣理解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思想?
(3)如何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36.分析解放戰爭時期我黨土改政策及其作用。
37.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全會強調,做好民族工作,在新形勢下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對維護和發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廣泛、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有效防范和堅決打擊民族分 裂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摘自中國共 產 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
(2009年9月18日中國共 產 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問題的實質?
(2)社會主義時期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怎樣落實這一原則?
(3)如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正確處理宗教問題?
38.
材料一
2009年10月31日,科學家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他是功勛卓越的科學家,又是心系祖國母親的赤子。新中國成立后,他拋棄國外優越的生活與工作條件,歷盡千難萬險,回歸祖國的懷抱,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錢學森被評為“兩彈一星”的功臣,受到國家的表彰。在榮譽面前,他是這樣說的:“說是表彰我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論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這里面‘中國’兩個字是最重要的。”他說自己成功的秘訣是“祖國時刻在我心中”!
材料二
“不能籠統說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出現,民族國家的時代就完全過去了。發達國家之所以對超越民族國家界限感興趣,是因為這一界限對它們的跨國公司來說,更像資本積累的消極界限除非它們面臨更強大的發達國家的欺壓。至于發展中國家之所以對民族國家界限不能忘情,乃是因為這一界限是它們發展的有力屏障和積極推動者。……就是在發達國家內部,美國與歐洲聯盟各國之間的種種利益差異與矛盾,也時刻刺激著歐洲國家人民對美國的不滿情緒,從而不時發出“經濟愛國主義”的呼聲。”
“目前我們所處的時代仍是全球化趨勢與民族國家觀念并存的時代。只要民族國家的界限和利益依舊存在,那末對民族國家的觀念和意識以及立足于其上的倫理價值取向——愛國主義就必須給予足夠重視。如果說,作為工業發達國家的法國尚且提倡“經濟愛國主義”,我們作為發展中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面對強手如林的險惡國際環境,就更不能不講愛國主義了”。摘自《哲學研究》1999年第7期
請回答:
1.材料一中錢老的獲獎感言說明了什么?
2.結合材料二,談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相關推薦:·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