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三、分析題:34—38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34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西漢中期,董仲舒提出的適應政治上大一統的思想統治政策,受到武帝的稱許。元朔五年(前124),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孫弘擢居相位。同年,武帝又批準為五經博士官置弟子員50人,根據成績高下補郎中文學掌故,吏有通一藝者則選拔擔任重要職務。此后,公卿、大夫、士吏都為文學之士,通曉儒家經典成為做官食祿的主要條件。漢武帝還采用董仲舒提出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思想作為自己的統治思想。儒學由此得到了獨尊地位,成為法定的封建統治思想。
——劉欣尚《獨尊儒術》
請回答:
(1)材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什么原理。(3分)
(2)如何理解儒學的能動性?(7分)
35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
“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此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95年版
材料2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的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95年版
材料3
一方面,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的產生取決于某些“客觀”的條件的成熟,特別是先進工業結構的形成,這些條件由資本主義通過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規律的作用產生出來。這樣資本主義就是注定要產生出另一種更高級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階段。另一方面,馬克思又認為他的理論不只是一種社會科學。它還是另一種暴力革命的學說。馬克思主義不是只要了解社會;它不是革命的無產階級將起來推翻資本主義,而是積極地動員人們去這樣做。它插手去改變世界。問題是,如果資本主義的確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社會替代的規律所支配,那么為什么還要強調“問題是要改變它” 呢?如果資本主義的滅亡是由科學保證了的,為什么還要費那么大的力氣去為它安排葬禮呢?既然看來人們無論如何受必然規律的約束,為什么又必須動員和勸告人們遵照這些規律行事呢?
——[美]阿爾溫·古爾德納:《兩種社會主義》,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252頁。
請回答:
(1)為什么說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5分)
(2)試分析阿爾溫·古爾德納的觀點(5分)
36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
李鴻章奏折:“竊自同治元年(1862年)臣軍到滬以來,隨時購買外洋槍炮,設局鑄開花炮彈,以資攻剿,甚為得力。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料數十年后,中國富農大賈必仿造洋機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無從為之區處。”
——引自《中國近代史》
材料2
近日財用極絀,人所共知。……現在廠漕課稅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輸上款。百萬羅掘,仍不足用。捐輸所得無幾,流弊甚大;而內地厘金,又為半稅所絀。如銅鐵、羽呢、洋布等類,皆關民生日用,洋船轉運迅捷,輸納又僅半稅,于是奸民包攬冒編,大宗貨物皆免厘金,因稅則載在和約,無可議加,以至彼此輕重懸殊,商民交困,從爵淵魚之喻,何堪設想!丁日昌擬設廠造耕織機器,曾國藩與臣疊奏開煤鐵各礦,試辦招商輪船,皆為內地開拓生計起見,蓋既不能禁洋貨之不來,又不能禁華民之不用。英國呢布運至中國,每歲售銀三千余萬,又銅鐵鉛錫售銀數百萬,于中國女紅臣作之利,妨奪不少。曷若亦設機器自為制造,船鐵路自為轉運。但命名貨物精華與彼相埒,彼物來自重洋,勢不能與內地自產者比較,我利日興,則彼利自薄,不獨有利厘餉也。……臣迫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議開煤鐵,飭津、滬機器局委員購洋器、雇洋匠,以資倡導,因為鑄造軍器要需,亦欲漸開風氣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濱江近海等能設法開辦,船械制造所用煤鐵,無庸向外洋購運,榷其余利,并可養船、練兵,此軍國之大利也。
——李鴻章《籌議海防折》(1874年)
請回答:
(1)材料1、2體現出李鴻章在不同時期認識上的相同之處是什么?不同之處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 (5分)
(2)概括材料2并指出李鴻章創辦民用企業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慮(不能摘抄原文),如何評價?(5分)
37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維護和保持新疆社會大局穩定,是當前新疆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在處置烏魯木齊“7·5”事件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對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對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扎扎實實做好工作,形成共同維護社會穩定的強大力量。人心思定謀發展,人心思治求幸福。這是民心所向,不可違逆。面對嚴重暴力犯罪事件,為人民的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為人民的利益保持穩定維護大局,這是中國社會走向現代化必須擁有的成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堅決維護社會穩定這個大局,形成維護穩定的強大力量和牢靠基礎,我們一定能夠經受住這場風雨考驗,妥善應對改革發展征程上的任何風險挑戰,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摘自2009年7月11日《人民日報》社論
請回答:
(1)公共秩序含義。(4分)
(2)分析當前生活中的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6分)
38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07年2月2日就氣候問題發出了警告:從現在開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 8攝氏度至4攝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英國著名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報告認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災難性后果不亞于發生一場核戰爭”。
材料2
現在國際上擔心中國很快就會成為世界頭號污染物排放國;而且再過25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超過其他發達國家總和。……中國的高速崛起,會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機;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量,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國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威脅。
——摘自紐約時報
材料3
從1950年到2002年,中國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計排放量的9 33%(同期發達國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間,發達國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問,中國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從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彈性系數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間,單位GDP每增長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長0 6%,中國增長0 38%。
——摘自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2007年12月14日,剛剛參加完印尼巴厘島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來到中國。針對近年來中國為節能減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說,中國已經形成強烈共識,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關注環境保護,并提出了科學發展現。他認為,中國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車輛能效標準,以及發展全球碳市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不僅對中國本身發展意義重大,也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做出貢獻。
——摘自中國廣播網有關報道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氣候變化的嚴峻事實對我們理解自然環境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有何啟示?
(2)評析“中國氣候威脅論”并指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戰略選擇。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