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三、分析題
34 (1)此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意識反作用原理。
(2)作為經濟結構的反映,儒學的能動性不僅在于它們能夠反映現實社會,而且在于它能夠評價現實社會,評價的結果便是肯定和否定即維護和批判。 儒學具有維護現實社會的功能,古代民謠則具有批判現實社會的功能。
35 (1)材料1、材料2說明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社會主義、共 產 主義實現的必然性問題。從歷史考察來看,人類社會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社會主義作為一個更高的社會形態,它的產生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所決定的。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必然要引起生產關系的變化;生產關系的變化,必然要導致整個社會的變革。人類社會各個形態的依次交替,都體現了這樣的規律。除此之外,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前一個社會形態發展,也都為后一個社會形態的產生奠定著基礎,創造著條件。從現實分析來說,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的必然走向。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導致了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生產力的發展也迫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做出適當的調整與改變,資本通過股份制的方式由個人手里也逐步開始向集體、向社會、向國家轉移,以適應生產社會化的要求。這使得資本主義在一定歷史時期還有發展的空間,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從價值判斷上來說,社會主義的實現,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內在要求。消滅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實現社會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人類社會始終不渝的普遍追求。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共 產 主義一定會實現。
(2)材料3阿爾溫·古爾德納試圖用規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作用,否定人們可以按照客觀規律去改變世界。這是沒有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我們可以發現和掌握規律,并按照客觀規律進行實踐活動。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人并不是被動的受制于規律,而是一個能動的過程。
36 (1)相同: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西方機器,創辦近代企業 。
不同:由創辦軍事工業,發展到創辦民用企業。 原因:軍事工業發展中面臨資金等困難以及對西方認識的加深。
(2)一是不平等條約規定了對外國商品的低稅率,便利了外國商品在中國的傾銷,沖擊中國傳統手工業,導致政府各種稅收減少,“財用極絀”。 二是應利用中國的地利,自己創辦工礦企業 ,與洋貨爭奪市場,“我利日興,則彼利自薄”。三是主要目的是滿足軍事工業所需經費的資源等。
評價:有進步性,有利于抵制外國經濟實力擴張,有利于民族工業的發展。但未從根本上觸及封建生產關系且對外國侵略勢力也有依賴性,所以不能使中國真正富強。
37 (1)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規則維系的人們公共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 公共生活中,人們為了維護共同利益,提高生活質量,需要按照一定的規范有序地生活。任何內容和形式的公共生活都需要有自身的公共秩序,如工作秩序、交通秩序、教學秩序、經營秩序、娛樂秩序、網絡秩序等。
(2)公共秩序對于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有序的公共生活對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表現有: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會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們社會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為人們創造出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和舒適的生活環境,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有序的公共生活體現出人們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識的提高,是國家現代化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人類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是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道德和法律逐漸成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的兩種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都是通過規范人們的行為來維護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實現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38 (1)從材料上看出來,自然環境是提供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資料的天然來源,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前提,對社會發展起重要的作用。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它的開發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時地理環境是由各種自然條件所組成的有機整體,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當生態系統保持適當平衡時,才能有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當生態平衡受到破壞時,就會造成各種危害,人類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懲罰。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生態平衡,是當代世界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2)從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工業化過程創造了大量財富,也以驚人的速度消耗了并仍在大規模地消耗著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和人類的生存環境。在工業化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環境惡化、資源短缺等全球性經濟問題,西方發達國家應負主要責任。在氣候問題上,有些人宣傳“中國氣候威脅論”、“中國環境威脅論”,這既不客觀也不公正,甚至是別有用心的。事實上,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上,不論從中國的歷史累計排放量、人均排放水平或者從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彈性系數看,宣傳“中國氣候威脅論”、“中國環境威脅論”,都是錯誤的。
中國堅持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積極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盡管目前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采取了一系列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① 推進技術進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 發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③ 開展植樹造林,加強生態保護;④ 實行計劃生育,減緩人口增長;⑤ 加強法制建設,開展全民教育。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