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中國發展進步問題
大革命失敗反動統治歷史新紀元農民問題
沒收土地減租減息建國方案資產階級完全破滅
統一戰線領導責任《反對本本主義》
《改造我們的學習》調查研究中共七大
延安文藝座談會“雙百”方針文藝“為什么人”
1痹畝斂牧希回答問題: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170多年的歷史,概括地說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經歷了刻骨銘心的磨難,我們偉大的民族進行了感天動地的奮斗,我們偉大的人民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偉業。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步步進逼,封建統治日益腐敗,祖國山河破碎、戰亂不已,人民饑寒交迫、備受奴役。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成為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
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為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一次次抗爭,但又一次次失敗。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但也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事實說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要解決中國發展進步問題,必須找到能夠指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進理論,必須找到能夠領導中國社會變革的先進社會力量。
——摘自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大會上的講話》
請回答:
(1)結合材料,說明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
(2)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人民完成和推進了哪些大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答案要點】
(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因其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尋找先進理論,開創救國救民的道路。
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中國共產黨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和我國五四運動的影響下誕生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中國工人階級作為先進的社會力量嶄露頭角,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運動中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
(2)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2痹畝斂牧希回答問題:
材料1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原來生機勃勃的中國南部一片腥風血雨。蔣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權后,經過一系列新軍閥混戰,建立起在全國范圍內的統治。這個政權對外實行反蘇、親帝的政策,對內竭力維護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限制和壓制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殘酷地鎮壓、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因此,同北洋軍閥一樣,它仍然是一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獨裁專制政權。
在這樣的政權統治下,中國共產黨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首先必須直接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然而,這時的黨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多人,其中共產黨員26萬多人。在極其險惡的局勢下,黨內思想異常混亂,一些同志和不堅定分子離開黨的隊伍,黨員數量急劇減少到1萬多人。與此同時,工農運動走向低沉,相當多的中間人士同共產黨拉開了距離。事實表明:中國革命已進入低潮。
但是,在嚴峻的生死考驗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變得十分黯淡的時刻,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繼續戰斗了。
——摘自新華網,《在土地革命戰爭中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材料2
孫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他的遺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業的人們共同努力、繼續奮斗。經過20多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人民終于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
——摘自胡錦濤,《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請回答:
(1)在嚴峻的生死考驗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變得十分黯淡的時刻,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續戰斗”,開辟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
(2)結合材料,說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經驗。
(3)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
【答案要點】
(1)在嚴峻的生死考驗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變得十分黯淡的時刻,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續戰斗”,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理論,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這一理論是在中國革命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基本內容概括為三個方面:開創這條道路的基本依據——以鄉村為中心的思想;實行這條道路的基本條件——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實現這條道路的基本途徑——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2)主要原因:第一,中國革命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和雄厚的群眾基礎: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隨著斗爭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也逐步向共產黨靠攏,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各少數民族、愛國的知識分子和華僑等,都在這場斗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第二,有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和全中國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能夠制定出適合中國情況的、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為中國人民的斗爭指明正確的方向。同時,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過程中始終英勇地站在斗爭的最前線;第三,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贏得勝利,同國際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基本經驗:第一,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是堅持和發展革命的政治基礎。統一戰線中存在著兩個聯盟:一個是勞動者聯盟,主要是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個是勞動者與非勞動者的聯盟,主要是勞動者與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有時還包括與一部分大資產階級的暫時的聯盟,這是輔助的,同時又是重要的。必須堅決依靠第一個聯盟,爭取建立和擴大第二個聯盟。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的關鍵,是堅持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權,率領同盟者向共同的敵人作堅決的斗爭并取得勝利;不損害被領導者的利益,同時給被領導者以政治教育;對資產階級采取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第二,堅持革命的武裝斗爭:中國革命只能以長期的武裝斗爭作為主要形式。離開武裝斗爭,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務。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工人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必須建立新型人民軍隊。這支軍隊必須實行一系列具有中國特點的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第三,加強共產黨自身建設:黨的建設是密切地聯系著黨的政治路線進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線的基礎上,制定和貫徹執行黨的正確的政治路線。著重黨的思想建設。培育和發揚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密切聯系群眾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在黨內斗爭中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創造了在全黨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形式。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條件。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