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綜合國力科技創新“阿拉伯之春”美國主導
利己主義選擇性干涉二十國集團戛納峰會
“中國時刻”“中國聲音”德班氣候大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
1痹畝斂牧希回答問題:
材料1
21世紀將是一個競爭更為激烈的世紀。這從世紀之交世界各國紛紛調整自己的內外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等舉措中已可略見端倪。與20世紀先有“熱戰”后有“冷戰”的競爭方式不同的是,在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盡管國際上仍然出現局部的以戰爭為手段的競爭方式,盡管有的國家仍未擺脫冷戰思維,但從總體上說,國際競爭將更多地表現在經濟和科技層面,表現在綜合國力的較量上。
新一輪的國際競爭始自20世紀后期,是由“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兩股大潮繼續向前推進的背景下發生的。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綜合國力競爭呈現出更多新的特點。
材料2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更加凸顯出來。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期并出現復蘇,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依然存在,各種全球性問題相互交織,影響世界經濟全面復蘇的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尤其是主要大國都在對自身經濟發展進行戰略籌劃,紛紛把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低碳技術、綠色經濟等作為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重點,加大投入,著力推進。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搶占國際經濟科技制高點已經成為世界發展大趨勢,科技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未來幾十年,世界上包括我國13億人口在內的20億至30億人將逐步進入現代化行列,能源資源需求和生態環境壓力將大幅上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地球有限承載能力的矛盾將日益尖銳。作為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人口大國,我國面臨的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矛盾尤為突出,推動可持續發展任務尤為艱巨。全球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創新經濟發展方式。
——摘編自胡錦濤,《在2010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結合材料,請回答:
(1)材料1中所說的“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綜合國力競爭呈現出更多新的特點”有哪些?
(2)結合材料2,說明科技創新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重要性。
【答案要點】
(1)總的來看,綜合國力的較量在當今時代呈現出下列新特點:21世紀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是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背景下進行的,在這場競爭中,處于科技發展領先地位的發達國家居于優勢地位;網絡功能的變化,使人類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以網絡為基礎的信息經濟時代,這將導致信息替代資本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并最終成為核心資源;聯合爭強、集團取勝的“航母式”模式,將是未來競爭的主要手段;新世紀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深刻表現為一場世界范圍的“創新戰”;進入新世紀,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具體形態上表現為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競爭,而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又取決于人才和教育的競爭;在新世紀的角逐中,還存在著少數發達國家為了本國和本集團的利益,以“新干涉主義”為借口對其他國家進行制裁甚至是武裝干涉的危險。
(2)科學技術的實力和水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又給予其綜合國力以強大的影響。科技與經濟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因而對于經濟的貢獻率也越來越高。科學技術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往往能提升一種產品的競爭力,有時甚至能帶動或形成一個新的產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提供著基礎和動力。因此,科學技術的競爭成為國際競爭的制高點。而科技創新是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強大動力源。在當今世界各國的經濟熱戰中,科技創新將決定一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權重和地位。
2痹畝斂牧希回答問題:
肇始于2011年年關前后的突尼斯街頭騷亂,在此后11個月里演變為覆蓋整個北非西亞的“阿拉伯之春”,相繼推翻突尼斯總統本·阿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和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三大強人統治,將也門總統薩利赫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逼至絕境,還波及沙特、巴林、約旦、摩洛哥等王國,進而呈現十分罕見的地區性政權垮塌“多米諾骨牌”效應。
在多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同時,人們也日益憂慮地看到,原本基于底層而非精英,源于民生而非民主的本色或無色運動,原本反映各國民眾簡單訴求和變革愿望的運動,隨著時間的遷延,特別是各種內外勢力的不斷介入和借用,已多少有些異化變質。確切地說,這場以改善民生民權、追求社會公平和結束威權統治為主旋律的街頭運動,正由當初的無色無味逐步變色變味,體現為伊斯蘭激進勢力紛紛借機上位的“綠色”運動,以及美國主導的利己主義選擇性干涉。
——摘編自《華夏時報》,《阿拉伯之春:歷史輪回里的變革》
結合材料,請回答:
(1)簡述“阿拉伯之春”產生的原因。
(2)為什么說這場“源于民生而非民主的本色或無色運動”已多少有些異化變質?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案要點】
(1)導致阿拉伯世界產生動蕩的主要原因包括:國家以專政或以君主制的政府來進行統治、侵犯人權、貪污腐敗、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生活貧困以及人口結構因素,例如在人口內有大量受過教育但不滿足的青年人;領導人長期執政,高度集權、不思改革、不足夠透明的政治與經濟分配、青年被拒絕接受國家現狀;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加劇了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困難,導致物價上漲等等。另外,在這場運動中,現代移動通訊技術和互聯網社交媒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歐美大國一方面輸入民主、自由和種種反政府思想,一方面又在一些國家直接使用武力進行空中打擊,直接幫助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人民推翻了本國的專職領導人,這雖然有利于阿拉伯世界各國人民反專制反腐敗,但將歐美等國主張的民主、自由與人權思想強行輸入給阿拉伯世界,造成了這場運動的異化變質。這說明:民主不能依靠輸入,應該由阿拉伯世界人民決定本國的命運和道路;歐美以武力打擊造成的戰爭和動亂,會給各國人民造成深重災難,甚至埋下某些國家和地區今后長期動亂和分裂的禍根;在民主、自由和人權的背后,起決定作用的是歐美大國的霸權利益,暴露了歐美維護中東霸權,尤其是維護中東石油霸權的實質。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