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預測試題 |
第 4 頁:答案解析 |
三、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并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34.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蘊含著內涵豐富的人文精神。其中,“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既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力量之源,也是造就中華文化浩瀚弘通的博大氣象和歷久彌新的內在品格。在中國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思想形成很早,而其完整表述,最早見于《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此,雖然孔子是以“和而不同”當做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但后人以之作為一種文化精神,“和而不同”的內涵就遠遠超出了君子小人之辨了。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正是中國哲學精髓“和而不同”思想的精彩運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
閱讀材料,請回答:
(1)分析材料,簡述中國古代哲學中“和而不同”思想所體現的辯證法思想。(5分)
(2)分析材料,結合矛盾原理,分析我國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辯證法原理。(5分)
3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建國50多年來,我國GDP增長了10多倍,礦產資源消耗增長了40多倍。我國資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為34.9%,1995年為40.8%,2000年為36.4%,2003年高達42.7%,大大高于美國、德國、法國、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從“六五”至“十五”的前3年,每增加一億元GDP需要的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是1.8億元、2.15億元、1.6億元、4.49億元和4.99億元。
材料2 我國石油剩余可采儲量為23.8億噸,以目前的產能計算,14年后出現石油枯竭局面。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估計,我國石油外部依賴率1995年僅為7.6%,到2020年將達到75%。我國水資源總量2.8萬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國缺水總量約為300億~400億立方米,全國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嚴重缺水。 我國人均耕地只有1.41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耕地后備資源十分緊缺。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7%。一些地方用地粗放、浪費,土地承載壓力空前突出。
材料3 胡錦濤強調,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強調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更加突顯出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綜合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我們必須見事早、行動快、積極應對,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增添推動力。——摘自:《胡錦濤在省部級干部落實科學發展觀研討班上講話》(2010年02月03日)
請回答:
(1)根據材料1、2和相關知識,說明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原因。(5分)
(2)結合材料3和相關知識,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5分)
3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削弱富農經濟上的勢力,與打擊他們竊取土地革命果實的企圖。沒收他們多余的農具與好的土地,分給他們以壞的“勞動份地”。
——1933年中央局關于查田運動決議
材料2在對富農減租減息后,同時需要交租交息,要保證富農的人權、地權、財權。——1942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土地政策決定
材料3 舊式富農按照平分原則所有多余的土地及其一部分財產之所以應當拿出來分配,是因為中國的富農一般地很重的封建和半封建的性質……還因為他們所占有的土地數量大、質量好,如不平分則不能滿足貧雇農的要求。
——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l和材料2對富農各實行什么政策? 材料3與哪一材料的觀點方法相似?(4分)
(2)材料2體現政府對富農的什么政策?為什么當時執行這種政策?(3分)
(3)依上述材料,你認為其政策變化的主要理論依據是什么?(3分)
3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元代許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熱口渴難耐,剛好道旁有棵梨樹,眾人爭相摘梨解渴,惟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何不摘?他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勸解道:“這梨是沒有主人的。”許衡答道:“梨無主人,難道我心中也無主嗎?”
材料2 2000年3月,《北京青年報》開展了一場關于“保爾與比爾誰是英雄”的大討論。有的人認為,保爾是英雄,因為保爾表現的是革命理想主義,他代表了艱苦奮斗、勇于獻身的英雄形象。 有的人認為比爾·蓋茨是英雄,因為比爾·蓋茨運用個人的智慧和才能,為自己和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也改變了社會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1)根據材料1,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的有關原理分析許衡為什么不摘梨,許衡心中的“主”指什么?(6分)
(2)根據材料2,你認為保爾與比爾誰是英雄? 試用人生價值評價的尺度分析。 (4分)
38.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1要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時代的主旋律。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世界生產力顯著提高,全球經濟保持總體增長,各類全球性和區域性合作生機勃勃,國際關系民主化不斷推進。 同時,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因種種原因導致的局部戰爭和沖突時起時伏,地區熱點問題錯綜復雜,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許多國家人民的基本生存甚至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國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極端宗教勢力在一些地區還相當活躍,環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國犯罪、嚴重傳染性疾病等跨國性問題日益突出。人類實現普遍和平、共同發展的理想還任重道遠。 歷史昭示我們,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摘編自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材料2 中國是包容性增長的積極倡導者,更是包容性增長的積極實踐者。中國將同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同舟共濟,合力應對挑戰,努力尋求包容性、可持續、平衡的經濟增長,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健康發展,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世界經濟形勢好轉的基礎并不牢固,推動世界經濟全面恢復增長還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與此同時,多哈回合談判進程艱難曲折,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公共衛生安全、重大自然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對亞太和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和長遠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我們更應該團結一致,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加強協調,攜手努力,鞏固世界經濟復蘇勢頭、推動世界經濟平衡有序發展。
——摘編自新華網
請回答:
(1)實現包容性增長對于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有何重大意義?(6分)
(2)在當今國際社會,如何實現包容性增長?(4分)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