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預測試題 |
第 4 頁:答案解析 |
三、分析題
34. 【考點說明】 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規律。
【參考答案】
(1)材料中“和而不同”的思想正確體現了辯證法的矛盾觀。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充滿矛盾的,矛盾的雙方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既有同一性又有斗爭性。“和”體現的就是矛盾雙方的一致性、同一性;“不同”體現的就是矛盾雙方的差異性、斗爭性。
只有存在差異的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才能推動物質世界的運動發展;如果萬事萬物都絕對等同,沒有任何差別,那就不會有事物發展的動力,世界也就無法存在和發展了。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2)和而不同是有差異的統一,即矛盾是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表現為矛盾雙方的依賴、合作、協調、互助等關系,而不是絕對的差別和對立。因此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就應當努力促進不同區域之間、不同階層之間、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互助和協調,維持基本的公平正義,讓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防止因為收入差距過大而導致人民內部矛盾激化。
矛盾的斗爭性表現為矛盾雙方的差別、競爭、分離等關系,而不是完全等同或絕對的同一。因此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就應當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則,承認和保持不同區域之間、不同階層之間、不同部門之間在收入、待遇等方面的差距,促進區域之間、階層之間、部門之間的有序競爭,防止平均主義思想重新抬頭。
總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
35. 【考點說明】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參考答案】
(1)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當前資源型企業、行業即第二產業中的重化產業發展過快、過熱、過于依靠投資拉動增長,粗放型增長嚴重抬頭,資源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為解決這一問題,必然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第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適應全球需求結構重大變化、增強我國經濟抵御國際市場風險能力的必然要求。第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然要求。第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在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國際競爭中搶占制高點、爭創新優勢的必然要求。第五,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適應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滿足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5分)
(2)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措施:
第一,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按照優化需求結構、供給結構、要素投入結構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加快調整城鄉結構。第二,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適應需求結構變化趨勢,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在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全面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第三,加快推進自主創新,更加注重自主創新,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第四,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第五,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第六,加快推進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加快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5分)
36.【考點說明】 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上半葉對富農階層的土地政策。
【參考答案】
(1)材料1削弱、限制富農經濟;材料2保留富農經濟,并給予保障。這是由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前者為發動農民建立農村根據地,后者為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材料3與材料l相似。因革命對象都是國民黨獨裁統治,革命主力軍都是農民。(4分)
(2)保護富農經濟。為減少土改阻力,孤立地主,穩定民族資產階級;以利于恢復發展農村經濟,進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恢復。(3分)
(3)依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不同時期革命的中心任務,實事求是地確定政策或方針。特別是根據統一戰線的形成因素和內容,土地政策也隨之發生變化。(3分)
37.【考點說明】 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關系。
【參考答案】
(1) 人生價值內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基礎,沒有社會價值,人生的自我價值就無法存在。(2分)
許衡不摘梨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對于梨樹沒有任何貢獻,沒有社會價值,自然也就沒有自我價值,就不能索取,不能享有梨樹的果實。(2分)
許衡心中的“主”指人生價值的標準,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生的社會價值是人生價值的最基本內容。一個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樣的價值,從根本上說是由社會所規定的,而社會對于一個人的價值評判,也主要是以他對社會所作的貢獻為標準。(2分)
(2) 保爾和比爾都是英雄,他們都實現了人生價值。人生價值評價的根本尺度,是看一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通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勞動以及通過勞動對社會和他人作出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尺度,是對人生價值評價根本尺度的一種具體化。保爾和比爾都通過勞動對社會和他人作出巨大的精神或物質貢獻,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促進了歷史的進步。
38. 【考點說明】 包容性增長的內容和意義。
【參考答案】
(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了如下負面影響:第一,加劇了各國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發展差距、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第二,世界經濟形勢好轉的基礎并不牢固,推動世界經濟全面恢復增長還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如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公共衛生安全、重大自然安全等全球性問題,這些對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和長遠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實現包容性增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就是要有效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協力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而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努力緩解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逐漸減少和消除貧困,真正實現世界各國和諧相處。由此可見,實現包容性增長的目的與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目標是一致的。
(2)實現包容性增長是針對經濟全球化產生的負面影響,如南北的發展差距、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以及各種全球性問題的出現而提出的。因此,在當今國際社會,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舉措主要包括:第一,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第二,加強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經濟實力,以促進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動南北對話,改善南北關系。第四,各國各地區必須團結一致,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深化交流合作,協力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