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沖刺模擬題 |
第 6 頁:答案及解析 |
35.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自其官工兵商法制之明備而觀之,則人知其職,不督而辦,事至纖悉,莫不備舉。”
——摘自嚴復:《原強》
材料2:
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現在的問題是法律很不完備,很多法律還沒有制定出來。往往把領導人說的話當做“法”,不贊成領導人說的話就叫做“違法”,領導人的話改變了,“法”也就跟著改變。
——摘自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材料3:
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由此進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設的經濟基礎,也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基本方略,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并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任務。1999年,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中國的法治建設揭開了新篇章。普及法律知識的對象是全體公民,重點是國家公務人員。對普通公民,普及法律知識的目的不僅是要讓每個公民知法守法,更重要的是讓廣大公民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國家公務人員,則是要求他們牢固樹立法治觀念,更加自覺地依法辦事。
——摘自2008年2月28日新華社《中國的法治建設白皮書》
請回答:
(1)如何正確理解“法治”與“法制”,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
(2)怎樣理解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3)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
3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自從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時,求進步的中國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書也看。向日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派遣留學生之多,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國內廢科舉,興學校,好像雨后春筍。努力學習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時期,學的也是這些東西。這些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所謂新學,包括那時的社會學說和自然科學和中國封建主義的文化即所謂舊學是對立的。學了這些新學的人們,在很長的時期內產生了一種信心,認為這些很可以救中國,除了舊學派,新學派自己表示懷疑的很少。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那時的外國只有西萬資本主義國家是進步的,它們成功地建設了資產階級的現代國家。日本人向西方學習有成效,中國人也想向日本人學。在那時的中國人看來,俄國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學俄國。 這就是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紀初期中國人學習外國的情形。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
在救亡圖存運動中,一些先進的中國人曾經把目光轉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中國發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終結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試圖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包括議會制、多黨制等,并沒有實現中國人民要求獨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種反動勢力的沖擊下歸于失敗。時人悲憤地感嘆道:“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中國人民仍然處于被壓迫、被奴役、被剝削的悲慘境地。中國的出路在哪里?中國人民在黑暗中思考著、摸索著、奮斗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2005年l0月19日)
請回答:
(1)試比較康有為、孫中山“向西方尋找真理”的路徑和選擇有何不同。
(2)“日本人向西方學習有成效,中國人也想向日本人學”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張?他們的主張是怎樣實踐的?結局如何?
(3)為什么辛亥革命“沒有實現中國人民要求獨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