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預測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二、選擇題Ⅱ
17. BCD【解析】 范縝是中國古代南朝齊梁時杰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無神論者。當時正值佛教盛行的時代。范縝發表的《神滅論》,揭露了統治階級利用佛教進行欺騙的本質。“形”是形體,“神”是精神,“即”則是不能分離的意思。“質”就是主體,“用”則是作用。把上述兩句話聯系起來解釋,就是說,形體和精神不能分離;有形體存在才有精神存在,如果形體消失了,精神也就無法存在了。形體是產生精神的主體,精神是形體發揮的作用,作用決不能脫離主體而單獨存在。在范縝看來,形體和精神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不能分離的統一體,即形神“名殊而體一”,“形神不二”。從而批判了佛教靈魂不滅、因果報應、貧富在天的宿命論觀點。
18.ABCD【解析】 公孫龍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以善辯著稱。他認為“白馬非馬”是因為白是顏色,馬是形狀,白馬只是說顏色而沒有說形狀,因此白馬就不可能是表現形狀的馬,即白馬非馬。白馬是個性,馬是共性,馬就是對各種不同馬所具有的共同特點的抽象和概括。
19.ACD【解析】 歷史唯物主義者認為,實現人的價值要通過個人對社會與集體的貢獻,在實現個人價值之前要通過充當社會或他人的手段來實現,個人價值通過社會價值的實現而得以體現,必須將個人的目的和手段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20. ABC【解析】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生產關系,它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矛盾運動中對生產關系進行考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生產關系的研究還具有層次性,它不僅研究本質層次的即屬于社會基本經濟制度層次的生產關系,也要研究經濟運行層次即屬于經濟體制層次的生產關系。
21. ABC【解析】 價值規律的內容可以概括為: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不同商品的交換按照等價原則來進行。可見,價值規律既是調節商品生產的規律,又是調節商品交換的規律。這個規律是商品經濟中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經濟,價值規律就會發生作用。而且和其他規律一樣具有客觀性,但價值規律并不排斥人的主觀能動性,人在價值規律面前有著一定的主觀能動性。
22. ABCD【解析】 國際分工是指社會分工越過國界形成的國與國之間的分工。國際分工的發展是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的基礎。二戰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新產業革命的發展,國際分工達到一個新的階段。其特點有:第一,部門之間的國際分工發展到更多的部門內部的分工,即國際范圍的零部件生產、中間產品生產和工藝的專業化。第二,從傳統的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分工,發展為以科技成果為基礎的分工。即發展各自有科技優勢的新興生產部門。第三,工業國和農業國的國別分工格局削弱,產業分工格局日益突出。第四,參與國際分工的國家類型變成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上述特點表明,當代的國際分工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而國際分工的發展過程,同時就是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發展的過程。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23. AC【解析】 國務院發布了“限塑令”并決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實施,這是國家為保護環境,實施經濟可持續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舉措。國家宏觀調控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同時輔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選項。
24. CD【解析】 毛澤東思想是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1935—1945年)得到多方面展開和系統總結而達到成熟的。《新民主主義論》發表于1940年,《論聯合政府》是毛澤東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召開的中共七大上所做的報告。A、B兩項毛澤東思想形成時期(土地革命戰爭前中期)撰寫的文獻。
25. ABD【解析】 抗日戰爭時期民族矛盾日益尖銳。根據國內形勢的變化,黨從瓦窯堡會議后開始調整政策,將建立“工農共和國”的口號改為“人民共和國”的口號,后又改變為“民主共和國”的口號。同時,中國共產黨由“九一八”事變后的“反蔣抗日”到1936年5月改為“逼蔣抗日”,再到西安事變后改為“聯蔣抗日”。為團結地主階級中的愛國人士抗日,對其政策也由土地革命時期的沒收土地轉變為減租減息。選項C錯誤。當時黨的工作重心仍然在農村。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選項。
26. ABCD【解析】 1957年2月,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提出了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首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同樣充滿著矛盾,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其次,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非對抗性質的矛盾。最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解決方式、方法就是社會主義社會自身的調整和改革。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27. ABCD【解析】 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創新。在這些創新中理論創新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前提、關鍵。正因為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百家爭鳴對于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社會發展、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對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對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真理標準討論對于我國的改革開放,都具有這樣的重大意義。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沒有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創新,就不可能有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進行改造世界的偉大創新實踐。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28. ABC【解析】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對經濟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的變革。從我國老百姓看時間方式的變化可以看出科技對經濟發展與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所起的作用。D項正確但不合題干。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C選項。
29. AD【解析】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指出:“以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企業、財稅、金融等改革為重點,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30. ABD【解析】 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先進的經濟、政治、文化關系與人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相互統一的。這兩者發展是一個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統一于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造中。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同點在于,社會主義優越性不僅要體現在更高的經濟增長率上,還要體現在對人的全面發展的促進上。C項表述錯誤,人的全面發展是衡量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尺度,但不是根本尺度。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D選項。
31. ABC
32. ABC
33. ABC【解析】時事題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