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AB
【考點】商品二因素
【解析】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價值實體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在本質上體現了生產者之間的一定社會關系。故AB項正確。交換價值是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決定商品交換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價值,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所以,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矛盾實際上是價值與其表現形式的矛盾,也就是說,C項之涉及商品的價值方面,這顯然不能完整地表達商品的含義,是錯誤的。商品是歷史范疇,與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相聯系,D項錯誤。
2.【答案】AD
【考點】商品二因素
【解析】B項說法是二者的共同點,不是不同點,故不選。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關系,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一切勞動產品所共有的屬性,使用價值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馬克思指出:“不論財富的社會的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鄙唐返氖褂脙r值,不是用來滿足生產者自身需要的,它之通過交換用來滿足別人的、社會的需要的,故C錯誤。
3.【答案】ABD
【考點】商品二因素
【解析】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交換價值是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商品的價值實體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而不是使用價值。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故ABD項正確,C項錯誤。
4.【答案】CD
【考點】價值與使用價值
【解析】恒大集團把礦泉水賣給消費者,恒大為了得到商品的價值,出讓礦泉水的使用價值,而消費者為了獲得使用價值,必須出讓商品的價值。這體現了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關系,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其對立性表現在: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故CD正確,AB表述錯誤,忽視了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對立性。
5.【答案】ACD
【考點】使用價值和價值
【解析】“商品的等價形式不包含價值的量的規定!闭f明,在簡單價值形式中,等式兩端商品處于不同地位,起著不同的作用。等式右邊的商品“石斧”是用自己的商品體現出“羊”的價值,處于等價形式上。作為等價物,它用自己的使用價值來表現對方的價值,因此,ACD正確。“石斧”之所以能夠表現“羊”的價值,是因為它具有自己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也是勞動產品,故B錯誤。答案為ACD。
6.【答案】ACD
【考點】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解析】具體勞動是指生產一定使用價值的具體形式的勞動,即有用勞動,它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指撇開一切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的體力和腦力的消耗,它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也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其對立性表現在:具體勞動所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勞動的自然屬性,而抽象勞動所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它是勞動的社會屬性。綜上所述,ACD正確,具體勞動在質上是不同的,抽象勞動在質上是相同的,故B項錯誤。
7.【答案】AB
【考點】商品的價值量
【解析】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不管勞動生產率怎樣提高,勞動者的抽象勞動形成的價值總量是不變的。而勞動生產率越高,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量就越多。不變的價值總量平均到增多的使用價值上,即每件商品上,每件商品的價值量就會減少。所以,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之間最基本的關系是: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同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而同體現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成正比。商品價值量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取決于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因此,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當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時,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商品的數量即使用價值量增加,商品的價值總量不變。故答案選AB項。A項正確,CD項不然錯誤。注意:此類題目在答題時一定要看清題干的限定(比如本題限定就是在同一時間內,也就是說勞動時間是固定的)。選項中的描述要注意有沒有“單位”這個限定,如果沒有(如本題B項),一般就是指總量。
8.【答案】CD
【考點】貨幣理論
【解析】商品的價值形式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的價值形式以及貨幣形式。故D項正確。商品的交換是以貨幣為媒介的,貨幣是在長期交換過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故C項正確。資本是可以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所以貨幣并不就是資本。故A項錯誤。貨幣的出現,有利于解決商品交換的困難,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是,貨幣的出現并沒有也不可能解決商品經濟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擴大和加深了。故B項錯誤。
9.【答案】BD
【考點】貨幣的職能
【解析】小王購買籃球,這一行為屬于流通手段,流通手段職能是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執行流通手段,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故B正確。繳納稅收的行為屬于支付手段,支付手段職能是指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發生賒購賒銷,即用延期支付的方式買賣商品的情況下,貨幣用于清償債務時執行的職能。故D正確。AC選項在文中并沒有體現,故不選。綜上所述,本題選BD。
10.【答案】BCD
【考點】價值規律
【解析】馬克思主義認為,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由于供求關系變動的影響,商品的價格總是時而高于價值,時而低于價值,不停地圍繞價值這個中心上下波動,故D正確。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此時價格就表現為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故C正確。當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時期,獲取的利潤叫壟斷利潤,生產價格就表現為壟斷價格,這一時期,價值規律仍然起著作用,此時可以表述為:市場價格圍繞壟斷價格上下波動,故B正確。交換價值是商品交換的比例,與市場價格無直接聯系,故A項錯誤。綜上所述,答案選BCD。
11.【答案】ACD
【考點】價值規律
【解析】馬克思主義認為,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故D正確。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而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故C正確,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故A正確。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由于供求關系變動的影響,商品的價格總是時而高于價值,時而低于價值,不停地圍繞價值這個中心上下波動,故B錯誤。
12.【答案】ABC
【考點】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解析】在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具有兩重性:既是具有社會性質的社會勞動,又是具有私人性質的私人勞動。商品生產者的勞動的社會性質是由社會分工決定的,在社會分工的條件下,每個商品生產者在社會分工體系中從事的是某一種商品生產,他們的勞動都是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是具有社會性質的社會勞動。由于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存在,每個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又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進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質的私人勞動。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構成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經濟的本質及其發展過程。其次,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礎。最后,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進一步發展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和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正是這一矛盾的不斷運動,才使資本主義制度最終被社會主義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觀必然性。故ABC項正確。這一矛盾存在于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故D項錯誤。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