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語言表達試題 |
第 5 頁:第二、數學基礎試題 |
第 10 頁:第三、邏輯推理試題 |
第 15 頁:第四、英語試題 |
第 18 頁:2012GCT真題A卷參考答案 |
(一)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所謂制藝,是指自末以來考試的文章而言。在唐時考試用詩;末時改為經義,即從四書或五經內出一題目,由考的人作一段文章,其形式全與散文相同;到明代便有了定型:文章的起首是破題,其次是承題,再次是起講,后面共有八股,每兩股作為一段,此平彼仄,兩兩相對。下面再有一段作為結尾。這便是所謂八股文。到明末清初時候,更加多了許多限制,不但有一定的形式,且須有一定的格調。這樣,越來便越麻煩了。為什么會有八股文這東西起來呢?據我想這與漢字是有特別關系的。漢字在世界上算是最特別的一種,它有平仄而且有偏旁,_______可找些合適的字使之兩兩互對起來。例如"紅花"可用"綠葉"作對,_______用"黃葉"或"青枝"等去對,_______小學生也知其不合適,因為"紅花"和"綠葉",不但所代表的顏色和物件正好相對,字的平仄也是正對的,_______紅綠二字還都帶有"牟"旁,其它的"青枝""黃葉"等便不足這些條件了。
從前有人路過一家養馬的門口,見所貼門聯的一幅是"左手牽來千里馬",覺得很好,但及至看到下幅,乃是"右手牽來千里駒",又覺得很不好了。這在賣馬的人只是表示他心中的愿望,然而看門聯的人則以為應當對得很精巧才成,仿佛"千"定要對"萬"或"手"定妥對"足"才是。這樣子,由對字而到門聯,由門聯而到挽聯,而到很長的挽聯,便和八股文很接近了。
中國打"燈謎"的事也是世界各國所沒有的,在中由各地方各界卻都很普遍。譬如"人人盡道看花田",打四書一句."言游過矣",又如"傳語報平安"打"言不必信"等等,意思盡管是牽強附會,但倒轉過來,再變化得高級一些,便成為八股文中破題的把戲,因此,我覺得八股文之所以造成,大部分是由于民間的風氣使然,并不是專因為某個皇帝特別提倡的緣故。
關于破題有很多笑話,但雖是笑話,其作法卻和正經的破題完全相同。如有人以極通俗的話作破題解釋"三十而立"說•"兩當十五之年,雖有椅子板凳而不敢坐也。"另外要舉一正經的例子:題目是"子曰" 有人的破題是"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從這些例子看來,便很可以明白,低級的燈謎,和高級的破題,原是同一種道理生出來
的。
"破題"之后是"承題",承題的起首必須得用一"夫"字,例如,要接著前面所舉"三十而立"的破題作下去,其承題的起首一定是"夫椅子板凳所以坐者也……"一類的話頭。總之,作文章的人,處處都受有限制,必須得模仿當時圣賢說話的意思,又必須遵守形式方面的種種條規。作一篇文章消磨很多的時間,作成之后卻毫沒價值。八股文中的聲調也是一件很主妥的成分。這大概是和中國的戲劇有關系的事。中國的歌曲早已失傳,或者現在一般妓女所唱的小媽還有些仿佛吧,然而在民間已不通行。大多數國民的娛樂,只是在戲劇方面。現在各學校所常舉行的蔣藝會歡迎會之類,在余興一項內也大半都是唱些舊劇,老百姓在種地的時候,或走路害怕的時候,也都好唱幾句皮簧之類,由此可見一般人對于戲劇的注意點是在于劇詞的腔調方面。當我初到北京時是在光緒三十年頃,在戲院里見有許多當時的王公們,都臉朝側面而不朝戲臺,后來才知道這是因為他們所注意的只是唱者的音調如何,而不在于他們的表演怎樣。西皮二簧甚至昆曲的詞句,大半都作得不好,不通順,然而他們是不管那些的,正如我們聽西洋戲片,多半是只管音調而不管意思的。這在八股文內,也造成了同樣的情形,只要調子好,規矩不錯,有時一點意思也沒有,都可以的。
總括起來,八股文和試帖詩都一樣,其來源:一為朝廷的考試,一為漢字的特別形狀,而另一則為中國的戲劇。其時代可以說自宋朝即已開始,無非到清朝才集其大成罷了。
〈節選自周作人《清代文學的反動(上)»,見《周作人散文全集» (6),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1.根據文中所述,八股文起源于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32.根據上下文,在第二自然段劃線處依次填入最恰當的關聯詞語。
A.于是 又 所以 何況 B.并且 若 即使 何況
C.于是 若 即使 而且 D.并且 又 所以 而且
33.作者認為"打燈謎"和八股文的破題有相通之處,是因為"打燈謎"
A.難免牽強附會 B.可以變化得高級一些
C.是中國獨有的 D.是對語句的設法解讀
34.根據文中所述,與八股文的產生完全無關的是
A.中國的歌曲早已失傳 B.某個皇帝特別提倡
C.對戲劇腔調格外關注 D.漢字分平仄有偏旁
35.通觀全文,八股文之所以"作成之后卻毫沒價值飛是因為
A.破題曾有很多笑話 B.講究兩股平仄相對
C.寫作上有許多限制 D.只重形式不重內容
(二)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亞洲銀行近日發布一份名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010年關鍵指標"的報告,其中宣布,按照每日消費2-20美元的標準,亞洲"中產階級"的人數早在2008年就已達到19億。而按照這一標準,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居然達到驚人的8.17億。被好事者呼吁良久的"橄欖型社會居然就這么實現了。不過,比亞洲銀行名頭更響的世界銀行,曾經頒布過一個"貧困標準",即每人每天收入低于1.25美元,就叫"絕對貧困"。當然"絕對貧困"并非如字面解讀的那種"赤貧"狀態,而是相對于"相對貧困"而言。也就是說不管在任何國家或地區,低于這個收入水平就是生活在貧困之中,而與他在社會中的相對住直元關。比如說在那些整體貧困的國家,即使是其中的中等收入階層,其實際生活也可能在"絕對貧困"標準之下;反之在那些發達國家,即使是少數"相對貧困"人口,其實際生活水平也往往高于那些貧困國家的富裕階層。明乎此,亞洲銀行把亞洲和中國的"中產階級"的低限標準確定為僅僅高于"絕對貧困"標準0.75美元,實際是看低了整個亞洲的經濟發展水平一一只有在一個整體收入水平低下的地區,其"中等收入"水平,才可能以2美元為起點。判斷亞洲銀行看低了中國人民的收入水乎,自有中國的數據為證一一-每人每日消費2美元,大致折算為14元人民幣,每月消費則為420元人民幣。這個數字不妥說遠遠低于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甚至竟遠遠低于中國大多數地區的最低工資保障水平。
但是有關中國中產階級的標準和數量,從來都是一筆糊涂賬。2005年,國家統計局根據抽樣調查,給過一個中產階層的收入標準一一-年收入在6萬元到50萬元之間的家庭,就是當今中國的"中產樣的大城市,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的人或月收入為10000元左右的家庭,就可歸入"中產"。雖然上述報告給出的結論都有根有據,但還是元一例外地,受到冷嘲熱諷,幾乎所有被劃入"中產"的白領們,都在控訴"被中產"的冤屈和真實生活的窘迫和無奈。
但筆者認為,研究者的結論與被研究者的感受之間的巨大差異,倒并不一定是研究者的陰謀,而緣于對"中產"的定義不同。在研究者看來,"中產"只是一個相對概念,那些收入處于高、低之間的階層,就是"中等收入階層”。而在自認“被中產”的白領心中,“中產”則有一個被美國“中產階級”定義和描述過的模板——穩定優厚的收入、庸常但優雅的品味、保守但理性的立場……當無數中國“中等收入”的群體,正處在追求著這種生活的焦慮之中,卻被宣布已經成為“中產”,其憤懣和懷疑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我們當下的生活就是中國的中產階層,那我何時才能過上美國的中產生活?
其實一個元情的、顯見的、確定的結論,卻總是被中國的中產階層拒絕承認,那就是中國的中產階層,永遠不可能過上美國中產階級那樣的生活。如果中國確如美國那樣,變成一個中產階層占多數的社會則中國的中產階層隊伍確乎要有近8億人口。而人類絕不可能再擁有第二個地球,提供給這8億中國中產階層每家一棟別墅、兩輛汽車。這結論不是被認為心懷巨測的中國研究者說的,而是奧巴馬說的一一-這回你總得信了吧?所以,盡管世界已經越來越"平",盡管那個"美好"的美國就在天際線的盡頭眨著鬼魅而誘惑的眼睛,但中國的"中產"們還是不得不把饑渴的眼睛,從美國"榜樣"身上移開。中國的"中產",由中國的社會發展水平和潛在的資源稟賦、發展空間定義,卻與美國的中產階級沒有太多的相干。
(選自胡冉《難纏的"中產吟,«北京青年報», 2010年9月5日)
36.文章說有人認為某些研究者"心懷臣測",其原因不包括
A.故意夸大了中國中產階層的數量
B.未能關注中等收入群體追求中產的焦慮
C.無視被劃入中產的白領真實生活的窘迫和無奈
D.由于缺乏客觀依據才得到一筆糊涂賬
37.根據文章的內容,在中國的研究者看來,中國的"中產階層"不是指
A.收入處在中國高、低收入之間的人群
B.至少擁有一棟別墅和兩輛汽車的家庭
C.月收入6000元到10000元之間的家庭
D.年收入在6萬元到50萬元之間的家庭
38.下面詞語,與"盡管世界己經越來越‘平,"一句中"平"的意思最接近的是
A.平和 B.平衡
C.平均 D.平穩
39.根據作者的觀點,"中產階級(階層)"是依據_______劃分的階層。
A.相對貧富標準 B.絕對貧富標準
C.美國模式標準 D.世界統一標準
40.以下對本文主旨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在現代社會中,"中產階級"是社會的主要群體,要大力建設"橄欖型"社會
B.在中國,44中產階級"現在不是主要群體,也永遠不可能成為社會的主要群體
C."中產階級"是有統一標準的概念,不因國家發展水平的不同而制定不同標準
D.中國要按美國模式產生"中產階級",既不合中國的實際,也根本不可能實現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