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會結合點(4大社會課題)
1、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1.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現代化既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又是實現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關鍵(4個作用)
對經濟發展起第一位變革作用;在生產力諸要素中是主要的推動力量;現代科學使管理日趨現代化、科學化,科學、技術、管理并稱為現代經濟發展的三個重要因素;高科技在知識經濟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1.2、科技、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3大意義):調整經濟結構;可持續發展;國際競爭力
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是緩解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壓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唯一途徑;是提升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根本出路。
(科技、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教育優先;科技經濟互動;教育與經濟發展結合
(教育優先):現代化→(關鍵)→科學技術現代化→(根本)→教育
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養。科技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因而,應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科技需經濟投入;經濟依靠科技;市場引導推動科技)
加速科技進步。首先要提高全社會的科技意識,加大對科技事業的投入,為科技進步提供強大的動力。其次,要貫徹“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第三,從國家長遠需要出發,制定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第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對科技進步的導向和推動作用。
(教育與經濟發展結合)
教育要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教育的發展,要放眼世界,著眼未來。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戰略方針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此,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科技體制相適應的教育體制。
(推進技術創新的3大意義):科教興國戰略;國際競爭力;現代化建設全局
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根本要求,它直接關系到我國在新世紀中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關系到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國際形勢看,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強弱,關鍵取決于科學技術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從國內形勢看,加強技術創新事關我國現代化建設發展的全局。
1.3、人才強國
(人才強國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的關系):人才是科教的關鍵;科教是人才的本質
(人才強國戰略是貫徹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知識和人才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巨大的作用,在當今世界的國際競爭中,誰在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方面取得了優勢,誰就會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科教興國戰略在本質上是人才強國戰略)國以才興,政以才治。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人才的競爭將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是人才。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人才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措施):以(能力建設)為核心,大力加強人才培養工作;堅持改革創新,努力形成科學的(人才評價和使用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體系),促進(人才合理流動);以鼓勵勞動和創造為根本目的,加大對人才的有效激勵和保障;突出重點,切實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推進人才資源整體開發,實現人才工作協調發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努力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
2、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1.1、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
(意識形態)客觀性;階級性;社會性
(客觀性)其本質是社會存在的反映-(隨社會存在的產生而產生,并隨社會存在的發展而發展;內容和形式來源于社會存在,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意識形態的內容和形式);
(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同(社會經濟基礎)有直接聯系的那部分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社會性)在一個社會中,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是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在經濟、政治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在思想上、精神上也必然占統治地位。
(相對獨立性)意識形態具有獨特的發展規律,它與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某種不一致性或不平衡性。
相對獨立性(5個具體表現):
意識形態變化發展與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表現為超前或滯后兩種情況;
意識形態與社會經濟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意識形態具有歷史繼承性;
意識形態各種形式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意識形態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現。意識形態能動的反作用集中體現在意識形態維護或批判社會現實、調控社會和人的活動的社會功能。
1.2、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作用和意義)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關系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
(任務和內容)
根本任務: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基本內容: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問題。
(思想和方針)
指導思想:必須以馬列、毛鄧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指導方針: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是繼承發揚優良傳統而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立足本國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設。
1.3、思想道德建設
(地位和任務)
地位:集中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任務:堅持3主義(愛國、集體、社會)教育,加強3道德(社會、職業、家庭)教育,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3觀(世界、人生、價值)。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5愛(祖國、人民、勞動、科學、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集中體現),在社會主義價值觀中占據著主導地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緊迫性)3個文明;經濟社會;人民群眾;以人為本
是全面建設3個文明;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持續發展;實現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家庭幸福和睦;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
PS1: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堅持4原則):4一致(“四有”新人、市場經濟、法律規范、傳統美德);3貼近(實際、生活、未成年人);知行合一;教育與管理結合的原則。
(4任務):愛國主義;理想信念;道德品質;全面發展。
PS2: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原則:堅持6結合)教書與育人;教育與自我教育;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教育與管理;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
(4任務):理想信念(核心);愛國主義(重點);道德規范(基礎);全面發展(目標)。
(意義):(3個確保)確保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相關推薦:推薦:2010年考研初試應考必讀實用寶典·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