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
(一)人民政協與《共同綱領》
1.1949年3月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據此,他提出了“兩個務必”的思想,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在勝利面前,毛澤東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告誡全黨,必須警惕糖衣炮彈的攻擊,不要在這種攻擊面前打敗仗。他把進北平比作”進京趕考”,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2.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明確指出:人民民主專政需要工階級的領導。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而主要是人和農民的聯盟。推翻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主要是這兩個階級的力量。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主要依靠這兩個階級的聯盟。他指,我們還必須利用一切于國計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鄉資本主義因素,團結民族資產階級, 是民族資產階級不能充當革命的領導者,也不應當在國家政權中占主要的地位。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決議和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構成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基礎。
3.人民政協會議的召開與《共同綱領》的制定
完成創建新中國的任務,是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來承擔的。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當時是全國人民的大憲章,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宣告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歷史由此開辟了一個新紀元。
第一,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中國、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從此結束,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第二,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從此結束,一個真正屬于人民的共和國建立起來了。第三,軍閥割據、戰亂頻仍、匪患不斷地歷史從此結束,國家基本統一,民族團結,社會政治局面趨向穩定,各族人民開始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第四,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條件。第五,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內的執政黨。它可以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造福全國各族人民以及整個中華民族。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的勝利,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在全國范圍內的建立。這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勝利。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第一項歷史任務,即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務基本完成了;這就為實現第二項歷史任務,即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提,開辟了道路。
1、(D,2000文第7題)土地革命戰爭后期,中國共產黨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的會議是
A.古田會議 B.遵義會議 C.榜羅鎮會議 D.瓦窯堡會議
2、(D,1991年第19題)毛澤東提出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的著作有:
A.《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B.《論政策》
C.《新民主主義論》 D.《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
E.《論人民民主專政》
3、(D,1992年第3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所要建立的國家體制是:
A.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 B.無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
C. 農民主專政的共和國 D.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共和國
4、(B,1995年理第7題)”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衣炮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毛澤東提出這一警告是在
A.抗日戰爭勝利之際 B.全國革命勝利前夜 C.新中國成立之際 D.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5、(C,1991年第3題)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起點的標志是:
A.安源路礦工人罷工 B.京漢鐵路工人罷工C.香港海員罷工 D.開灤煤礦工人罷工
6、(ABCDE,2002年文第23題)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戰爭的主要特點是
A.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B.敵人的強大C.人民軍隊的弱小 D.共產黨的領導 E.土地革命的開展
7、(B,1997年理第7題)1937年中共洛川政治局擴大會議指出,爭取全民族抗戰勝利的關鍵是
A. 堅持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 B.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反對片面抗戰路線
C. 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根據地 D.放手發動群眾,爭取抗日民主
8、(B,1992年第6題)中國共產黨把抗日游擊戰爭放在戰略地位上加以考察的根據是
A.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 B.中國是一個處于進步時代的大而弱的國家
C.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存在 D.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潰退,日軍占地甚廣
9、(C,2000年理第6題)抗日民主政權的”三三制”原則是指
A.進步勢力、中間勢力、頑固勢力各占三分之一 B.共產黨、國民黨、民主黨派各占三分之一
C.共產黨員、黨外進步分子、中間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各占三分之一?
10.(B,1998年理第8題)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進攻時,就敵我力量對比而言
A.人民解放軍在數量與裝備上已接近國民黨軍隊 B.國民黨軍隊在數量與裝備上仍占明顯優勢
C.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已超過國民黨軍隊 D.國民黨軍隊在數量與裝備上處于明顯劣勢
11.(ABDE,1999年理第24題)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
A、批駁了亡國論和速勝論 B、分析了中日雙方相互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
C、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D、科學預見了抗日戰爭發展的三個階段
E、闡發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思想
12.(A,2004年第8題)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其原因主要是
A.中國共產黨即將成為執政黨 B.黨的工作方式發生了變化
C.全國大陸即將解放 D.中國將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
13、(材料,1997年理第30題) 下列是有關1994-1945年美國插手國共談判的材料: (10分)
材料1:1944年11月10日,毛澤東與赫爾利最后達成的《中國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協定》內容如下:一、中國政府、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應共同工作,統一中國一切軍事力量,以便迅速擊敗日本與重建中國。二、現在的國民政府應必組為包含所有抗日黨派和無黨無派政治人物的代表的聯合國民政府,并頒布及實行用以改革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新民主政策。同時,軍事委員會應改組為由所有抗日軍隊代表所組成的聯合軍事委員會。三、聯合國民政府應擁護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建立民有民享民治之政府的原則。聯合國民政府應實行用以促進進步與民主的政策…… 四、所有抗日軍隊應遵守與執行聯合國民政府及其聯合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并應為這個政府用其軍事委員會所承認,由聯合國得來的物資應被公平分配。五、中國聯合國民政府承認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及所有抗日黨派的合法地位。 摘自《胡喬木回憶毛澤東》
材料2:這一協定(見材料1)的精神和方向,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八年來在抗日統一戰線中所追求的目的之所在。
摘自1944年11月10日毛澤東致羅斯福函
材料3:蔣介石明白告訴赫爾利:承認這一協定,將意味著他和他的黨完全失敗,并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共產黨控制政府。
摘自《美國對外關系,1944,中國卷》
材料4:11月21日,國民黨方面又另行提出了一個三條反建議,由赫爾利轉給周恩來同志。它的要點是:一、國民政府允將中共軍隊加以改編,此后,承認中共為合法政黨;二、中共應竭誠擁護國民政府,將其一切軍隊移交國民政府軍委會統轄,國民政府指派中共將領以委員資格參加軍委會;三、國民政府之目標為實現三民主義之國家。 摘自《胡喬木回憶毛澤東》
材料5:在武裝的政黨和軍閥強大得足以抗拒政府的時候,中國是不能有政治統一的。美國方面曾過分估計了后者些力量,而最強大的力量,依然是重慶的國民政府。蔣介石并無法西斯心理,他正在為了他的國家走向民主政府,那是他的事業的目標。美國已承認國民政府為國中的政府,并且在經濟上,軍事上和政治上支持它,但并不曾支持任何軍閥或武裝的政黨。在該國有強得足以抗拒政府的武裝力量的時候,一個自由的,團結的和民主的中國總不能在這次戰爭中出現。
摘自1945年4月2日赫爾利在華盛頓記者招待會上的講話
請回答:(1) 根據材料1,指出五點協定的關鍵所在。(2分)
(2) 參照材料1、2、3,如何理解毛澤東和蔣介石對協定的截然不同的評價。(3分)
(3) 比較材料4與材料1,指出國民黨三點反建議的要害。(1分)
(4) 指出材料5中赫爾利對中國國共兩黨的看法,并闡明美國對華政策的基點及這一政策造成的后果。(4分)
美國對華政策的基點是扶蔣反共。這一政策助長了蔣介石的反動氣焰,加劇了中國內戰的危機。(4分)
【答案要點】(1)關鍵是必須改組現存的國民黨政府,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所有軍隊都應遵守與執行聯合政府及其聯合軍委會的命令。(2分)
(2)毛澤東肯定這一協定,因為協定體現了抗戰以來中國共產黨一貫追求的抗日和民主的目標,這是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人民的勝利的重要保證。蔣介石認為承認這一協定就是他的失敗,因為這一協定實際上否定了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和獨裁統治。(3分)
(3)要害是讓共產黨交出軍隊,接受國民黨的”招安”。(1分)
(4)粉飾國民黨蔣介石的專制獨裁統治,美化蔣介石和他的政府正在“走向民主”;誣蔑中國共產黨是“抗拒政府”的”武裝的政黨和軍閥,是建立“自由”、“民主”中國的障礙。
15、(1994年理第29題)在回答”抗日戰爭為什么是持久戰?最后勝利為什么是中國的呢?根據在什么堆方呢廣等。問題時,毛澤東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令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里。…
如何理解毛澤東所說的”全部問題的根據”井由此得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勝利是中國的”結論?(12分)
【答案要點】毛澤東所說的”全部問題的根據”,含指中日雙方四個矛盾的特點,即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2分)帝國主義的日本是強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是弱國,強弱的對比,規定了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速勝論是錯誤的。(3分)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處在進步的時代,已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和已經覺悟的人民;中國進行的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必將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援助。日本進行的是退步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必然遭到包括日本人民在內的世界人民的反對。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規定了日本必然失敗,中國不會滅亡。亡國論是錯誤的。(5分)正是由于這些原因,抗日戰爭是持久的,它將經歷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最后勝利是屬于中國的。
跨考教育供稿,轉載請注明來源!
相關推薦:2010年名師肖秀榮考研政治沖刺考前大預測·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