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07年3月7日,胡錦濤同志看望出席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的工會、共青團、青聯、婦聯的政協委員時指出:”一定要在黨的領導下,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和諧社會貫穿于和諧社會建設的全過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摘自人民網
結合以上材料理解胡錦濤同志講話的哲學依據,其實踐意義是什么?
【答案要點】胡錦濤同志的這一重要講話,深刻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我們黨的歷史觀和群眾觀,更加明確了我們為誰建設、靠誰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如何建設和諧社會的問題,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同時也對新時期的各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共建共享和諧社會是黨的歷史觀和群眾觀的創新性運用。
第一,人民群眾作為歷史主體,不僅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從最終意義上影響和決定著社會基本矛盾的走勢,而且還以主力軍的角色直接參與推動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參與推動社會形態的演進。人民進行歷史創造活動的過程,始終是他們為爭取自身利益而不懈奮斗的過程,是他們為實現和發展自身利益而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新的選擇的過程。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就必然要按照人民的意愿并依靠人民的力量,堅持不懈地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
第二,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實際上就把尊重社會發展規律的馬克思主義真理觀與著眼于實現人民利益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完全貫通起來。正因為這樣,堅持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為本質的先進性要求。胡錦濤同志”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講話,不僅突出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也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民群眾是和諧社會的建設者,也是和諧社會的享有者。沒有共同建設,就不會有社會持久的繁榮;離開了共同享有,就不能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和諧社會建設就會失去動力。
第三,共建共享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首先,共建共享是黨的宗旨的集中體現。其次,共建共享和諧社會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重要內容。再次,共建共享和諧社會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要求。
(2)實踐意義。共同建設,共同享有,人人參與,人人受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合力同心構建美好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充分反映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才能使這一宏偉目標變成現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造福全體人民的偉大事業,只有讓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從和諧社會建設中得到實惠,才能使和諧社會建設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3.材料題:以下是關于加快推進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一組材料
材料1:
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尤其要關心那些生產和生活遇到困難的群眾,深入到貧困地區、困難企業中去,深入到下崗職工、農村貧困人口、城市貧困居民等困難群眾中去,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要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謀利益,帶領群眾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摘自胡錦濤《堅持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講話(2003年1月3日)
我們要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摘自胡錦濤在首都各界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周年大會的講話
(2004年9月15日)
材料2:
”一個艦隊決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個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個最慢的船只!睖丶覍氄f,”如果我們改善了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也就改善了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
——摘自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講話(2007年3月16日)
材料3:
二〇〇三年至今,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召開一百七十六次,其中半數涉及經濟、民生議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切切入心。百姓之苦,是執政者切膚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區域協調。五年間,國務院常務會議五議”農民增收”——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稅費改革、農村綜合改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漸次推進;同時,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也成為國家戰略。因為惟有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才能有真正的”和諧”。百姓之憂,是執政者揪心愁。子女就學,醫療保障,老有所養,少有所為。五年間,國務院常務會議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傾力構建社會”安全網”,保證民生之本。
百姓之盼,是執政者肩上重擔。提高收入,降低房價,安全生產,食品安全。五年間,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愈發堅決,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政策已鋪陳開來,煤礦等礦產資源的整頓和開發漸顯成效!柀柫暌辉乱蝗,千年農業稅成為歷史,農業稅的全面取消,惠及億萬農民;二〇〇七年,溫家寶總理鄭重宣布,從今年新學年開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同時,進一步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泵磕曩Y助五百億,受助學生兩千萬”。
中共十六大以來,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其中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幾年來,普通百姓從一百七十六次會議里,正逐漸感受”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含義。
——摘自《國務院常務會議——一百七十六次會議 半數經濟民生”文章”》
(來源:中新網)
結合以上材料,請回答:
(1)材料1中體現了我黨的執政理念是什么?
(2)材料2和3體現了發展的理念的內涵是什么?
(3)材料1、2、3體現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價值趨向的內涵是什么?怎樣貫徹?
【答案要點】
(1)材料1體現了我黨的執政為民的宗旨,揭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在”三個代表”中,人民群眾是創造的主體,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歸根到底是為了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滿足最廣大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這是一個與黨的命運相伴隨、與黨的生命相始終的重大課題。只有把人民群眾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才能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能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國以民為本,黨以民為基。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黨的性質、宗旨和目標一脈相承!扒闉槊袼,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體現了共產黨執政為民的民主理念,也是我們解決民生問題的原則。
(2)民生問題,就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最主要表現在吃穿住行、養老就醫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其中,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網。這四大問題都是民生的基本問題。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民生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群眾生活要求的提高,利益群體訴求多元,民生問題日益凸顯。這些都決定了解決民生問題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決定了我們依然要用更多精力和更大努力關注和改善民生。
當前,政府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逐漸加大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投入,特別是著重于困難群眾的民生問題,體現了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推動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實現群眾現實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有機統一,讓億萬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3)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首要價值取向。社會主義優越性主要表現在公共權力對公共資源的控制力度和公共產品的提供范圍,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的公正與公平。但也要看到公平正義是一個歷史的、具體的和相對的概念。在當前情況下,政府應妥善處理好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公平正義原則。一方面在經濟領域要貫徹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公平原則,堅持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另一方面,更要在社會領域著重民生,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更多關注二次分配中的社會公平問題,正確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促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讓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從而形成一個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
相關推薦:2010年考研公共課:考場答題技巧和建議·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