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
1、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階段。19世紀70年代以前,資本主義處于自由競爭階段,在生產和流通領域起支配作用的是自由競爭原則,主要依靠市場機制調節經濟,政府對經濟活動基本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逐步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得以形成。壟斷取代自由競爭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占據統治地位。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包括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兩種形式。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國家政權和私人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就開始形成,在兩次大戰期間得到一定的發展。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至現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獲得廣泛而迅速的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科技進步和生產社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的產物,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進一步尖銳化的結果。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有四種:一是國家所有并直接經營的企業;二是國家與私人共有、合營企業;三是國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私人壟斷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包括國家向私人壟斷企業訂貨、提供補貼等;四是宏觀調節和微觀規制。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新發展,它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首先,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國家興辦了私人資本無力興辦的、適應新科技發展要求的巨大新型工業企業。其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一定范圍內突破了私人壟斷資本的狹隘界限,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有利于緩解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再次,通過國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勞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參與和干預下,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產業升級和優化,加快了這些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但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并沒有改變壟斷資本主義的性質。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內的經濟關系調整,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其實質都是私人壟斷資本利用國家機器來為其服務的手段,是私人壟斷資本為了維護壟斷統治和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而和國家政權相結合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形式。
2、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新變化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生產資料所有制由最初的個體資本所有制發展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私人股份資本所有制,而二戰后,則是國家資本所有制成并開始發揮重要作用;二是勞動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在勞動關系上由勞動從形式上隸屬于資本轉變為實質上隸屬于資本。在分配關系上資本家也開始采取一些緩和緩和勞資關系的制度,促使工人自覺服從資本家意志;三是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的變化。表現在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以及知識型、服務型勞動者數量的增加。四是經濟調節機制和危機形態的變化。其中經濟調節機制變化主要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不斷加強。第五是政治制度的變化。
當代資本主義發生新變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是資本主義變化的根本推動力量。其次,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利和利益斗爭的作用,是推動資本主義變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會主義制度初步顯示的優越性對資本主義產生了一定影響。最后,主張改良主義的政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也對資本主義的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首先,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為適應科學技術進步和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必然要求調整和變革舊的生產關系,新的適應生產社會化要求的生產關系必然將不斷出現和發展。其次,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內的變化,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發生了變化。從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生產資料私有制仍然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資本追逐剩余價值的本性并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獲取剩余價值的方式和方法。社會福利制度緩和了資本主義分配關系的矛盾,但并沒有改變導致財富占有兩極分化的制度基礎。周期性經濟危機仍然是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經濟特征。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與封建社會相比,資本主義顯示了巨大的歷史進步性:首先,資本主義將科學技術轉變為強大的生產力。其次,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內在動力和競爭的外在壓力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最后,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作為上層建筑在戰勝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生產的生產方式,保護、促進和完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從而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然而,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性并不能掩蓋其自身的局限性。同一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方式一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對生產社會化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這一矛盾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固有的,它決定了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個領域以及全球范圍內的沖突、動蕩和危機。資本主義的這種局限性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范圍內是不可能消除的,它決定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
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首先,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包含著現代的一切沖突的萌芽”。其次,資本積累推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激化并最終否定資本主義自身。再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社會化的更高形式,將成為社會主義的前奏。最后,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巨大發展,資產階級由生產力的解放者變成阻礙者。無產階級是現代大工業的產物,是真正革命的階級,隨著生產社會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無產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無產階級必將徹底推翻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統治,逐步建立消滅一切階級、確保人人得以自由發展的聯合體。
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將在短期內自行消亡。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必然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歷史進程。首先,任何社會形態的存在都有相對穩定性,從產生到衰亡都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跨度。其次,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過渡的長期性。從世界范圍來看,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必將是一個從個別國家逐步向更多國家擴展的相當長的歷史過程。最后,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還顯示出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容納的空間,說明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尚需長期的過程。盡管資本主義在全世界被社會主義所取代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盡管這個過程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曲折,但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取代的總趨勢,則是必然的歷史走向。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