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示威】非暴力政治斗爭的一種。指在停止工作或學習基礎上形成的表達意愿的方式,“是指在露天公共場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會、游行、靜坐等方式,表達要求、抗議或者支持、聲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動”。
【政治不合作】非暴力政治斗爭的一種。指對國家活動的抵制,如拒絕在國家機關或軍事機關擔任工作,不參加執政黨,放棄榮譽稱號和名譽職務,不買政府公債等。
【政治不服從】非暴力政治斗爭的一種。指集體的有目的的脫離政治權力軌道的行為,如公開地故意地拒絕執行官方機構命令、停止工作或學習、逃避法律責任等等。
【政治戰略】指政黨或國家等政治主體規定的一定時期內的目的、方針和任務。
【政治策略】政治主體為了完成戰略任務,根據政治形勢的變化而確定的斗爭形式和組織形式等,是為實現戰略任務而采取的具體辦法。
【政治妥協】在(1)斗爭雙方力量懸殊或勢均力敵(2)面對共同強大敵人(3)具有某種合作可能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造成更大損傷或兩敗俱傷,以不損害雙方根本利益為前提,通過談判、協商或默契,互相作出讓步,從而暫時實現矛盾緩和以便雙方共同發展的某些局面的行為。
【政治變遷】總體而言,政治變遷主要指政治體系運行狀態和方式的改變,即政治系統內構成權力分配、權力結構或政治體制重大變化或更替的政治現象。
【政治統治】是一定階級及其政治代表對特定政治共同體的全體成員進行的支配和控制行為。
【權威】指社會生活中由人們所公認的威望和影響而形成的支配力量,被看作是已經制度化了的合法權力。
【政治權威】權威的一種。通常指居于統治地位的某種機構、職務或個人,由于其具有的傳統基礎或魅力基礎或法理基礎,而獲得政治體系中的被統治者的服從和認可,被看作是已經制度化了的合法權力。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基于被民眾認可的原則的基礎上實施統治的正統性或正當性。
【政治統治的合法化過程】即統治階級使自己的價值理念和理論規范轉變為社會共識,將自己的意識形態信仰體系轉化為社會成員的價值取向,從而證明這種政治統治正當性、合法性使政治共同體中的人們自愿服從權威統治的過程。政治統治合法化過程,也是政治權力轉化為政治權威的過程。
【統治、專政與鎮壓】鎮壓是以暴力對敵對勢力實行專政的方式,專政不僅包括暴力鎮壓,而且包括限制和排斥、懷柔利用和安撫等多種方式,統治則除了專政的內容,還包括民主的內容。
【政治管理】國家權力圍繞某種特定的目標對政治生活進行自覺地、有計劃地約束或制約的一定方式,通過這種約束,政治生活得以按照某種既定秩序和目標來運行和發展。這些目標,既可能包括維持政治體系穩定運行有序發展,也可能包括促進經濟增長社會福利擴大等等。
【行政管理】指對政府(廣義)機關內部事務和人員的管理。
【差序格局】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使用的術語。指“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絡。”在這種權力格局中,禮與德是權力運行的主要規則。
【政治領導】是指政府、政黨、政治集團以及政治領袖等政治管理主體運用權力和權威,通過對政治管理客體施加政治影響力,確立社會政治生活的性質和目的,實現與政治統治相關的原則和方向的過程。
【政治決策】是指國家政權機構為實現或服務一定的社會政治目標,指導國家政治生活、調節社會各種政治關系所采取的、旨在實現統治階級意志的途徑、步驟、方式和手段等一系列政治活動的總稱。
【政治組織】作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組織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或整體性,即組合成為行為系統,建立配合關系的過程。
【政治協調】指政治管理主體對社會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沖突進行調節和調解,使之趨于平衡的政治行為和活動過程。政治協調是社會利益分化與政治整合的共同要求。政治協調的方式主要有:政治干預、權威仲裁、協商妥協、擱置回避和協同合作。
【政治干預】指政治管理主體對政治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壓制和干涉,使沖突各方都作出讓步的過程。
【政治溝通】廣義的政治溝通是指傳遞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思想的全部活動。狹義的政治溝通是政治體系在輸入輸出過程中政治信息的交流和轉換。作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溝通是狹義的,按照溝通路徑,可以分為上行、平行和下行三種。
【監督】對政治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通過這種規范和制約,使權力不被濫用。
【政治監督】在政治管理過程中,為保證社會公共權力機關在所擔負的職權的正當范圍內和軌道上運行,而對其進行監視、檢查、控制和糾偏的各種活動。
【社會監督】即自下而上的監督,指社會團體組織和公民個人依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廣泛政治權利,以批評、建議、檢舉、申訴、控告等方式對各種政治權力主體進行監督。
【公民監督】公民通過批評、建議、檢舉揭發、申訴、控告等基本方式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權力行使行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進行監督。
【輿論監督】指社會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和采取多種形式,表達和傳導有一定傾向性的議論、意見及看法,以實現對政治權力運行中的偏差行為的矯正和制約。
【政治穩定】是指傳統政治體制向現代政治體制過渡過程中,政治系統的動態的有序性和連續性。
【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通過各種方式參加政治生活,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政治體系的構成、運行方式和規則以及公共政策的政治行為。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