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1.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形成
(1)背景:①大革命失敗后,中 共中央繼續留在上海,黨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然而,所有以占領中心城市為目標的起義很快就失敗了。這些起義失敗后保留下來的部隊,大都經過摸索,逐步轉移到了遠離國 民 黨統治中心的農村區域。
②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是對1927年革命失敗后中國共 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斗爭經驗的科學概括。它是在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 產黨人同當時黨內盛行
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作堅決斗爭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2)毛澤東在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過程中的杰出貢獻。在實踐上,他領導秋收起義,開始.了創建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在理論上,1928年10月和11月,毛澤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文章,科學地闡述了共 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武裝斗爭與根據地建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1930年1月,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進一步指出以鄉村為中心的思想。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闡明了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即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的極端重要性。
(3)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2.土地革命戰爭前中期的“左”傾錯誤、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1)主要錯誤:①在革命性質和統一戰線問題上,混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②在革命道路問題上,繼續堅持以城市為中心。③在土地革命問題上,提出堅決打擊富農和“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主張。④在軍事斗爭問題上,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御中的保守主義、退卻中的逃跑主義。⑤在黨內斗爭和組織問題上,推行宗派主義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方針。
(2)形成原因:①八七會議以后黨內一直存在著的濃厚的“左”傾情緒始終沒有得到認真的清理。②共產國際對中國共 產黨內部事務的錯誤干預和瞎指揮。③全黨不善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全面地、正確地結合起來。
(3)危害:①其最大的惡果就是,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遭到失敗,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據地實行長征。②這次錯誤使紅軍和根據地損失了90%。③國 民 黨統治區黨的力量幾乎損失了100%。
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及意義
(1)形成背景
九一八事變以來,尤其是華北事變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運動日益高漲,在中 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推動下,國 民 黨政府的內外政策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2)中 共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制定
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通過了《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系統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上的問題。(1)闡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可能性。(2)批判了“左”傾關門主義錯誤。(3)規定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具體政策。
(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特點
與第一次國民革命統一戰線相比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具有一些新的特點:①廣泛的民族性和復雜的階級矛盾。②國共雙方有政權有軍隊的合作。國 民 黨領導全國政權和軍隊,共 產黨領導局部政權和軍隊。③沒有正式的固定的組織形式和協商一致的具體的共同綱領。
(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意義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發展和壯大,是奪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的根本保證。
第六章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國共兩黨不同的抗戰路線及兩個戰場的不同局面
(1)蔣介石集團實行的是片面抗戰路線,即不敢放手發動和武裝民眾,將希望單純寄托在政府和正規軍的抵抗上。
盡管國 民 黨軍隊在抗戰初期對日作戰比較積極比較努力,但是國 民 黨正面戰場除了臺兒莊戰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戰役幾乎都是以退卻、失敗而結束。造成這種狀況的客觀原因,是由于在敵我力量對比上,日軍占很大的優勢;主觀原因,則是國 民 黨戰略指導方針上的失誤。主要是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及消極防御的作戰方針。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對國 民 黨政府采取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國 民 黨在重申堅持持久抗戰的同時,其對內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變化。采取消極抗日、積極****的政策。
(2)中國共 產黨主張實行全面抗戰的路線,即人民戰爭路線。1937年8月,中國共 產黨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制定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強調要****日本帝國主義,關鍵在于使已經發動的抗戰成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
在抗日戰爭的初期和中期,游擊戰被提到了戰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義。在戰略防御階段,對阻止日軍的進攻、減輕正面戰場壓力、使戰爭轉入相持階段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在戰略相持階段,敵后游擊戰爭成為主要的抗日作戰方式。游擊戰還為人民軍隊進行戰略反攻準備了條件。
(3)中國抗日戰爭逐漸形成戰略上互相配合的兩個戰場。正如******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中國國 民 黨和中國共 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走勢。
2.持久戰的戰略方針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系統地闡明了持久抗戰的總方針。
(1)主要內容:
、僦腥諔馉幨前胫趁竦匕敕饨ǖ闹袊偷蹏髁x的日本之間在20世紀310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一方面,敵強我弱,決定了抗日戰爭只能是持久戰。另一方面,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中國已經有了代表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國共 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人民軍隊。因此,最后勝利又將是屬于中國的。
②科學地預測了抗日戰爭的發展進程,即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其中,戰略相持階段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最關鍵的階段。
(2)重要意義:
毛澤東闡明的持久戰戰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和堅持抗戰、爭取抗戰勝利必須實行的戰略方針,對全國抗戰的戰略指導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中 共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堅持的基本原則與主要經驗
(1)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
中國共 產黨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原則,既統一,又獨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共 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已經取得的陣地,尤其是為了發展這些陣地,以動員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質上就是力爭中國共 產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權,使自己成為團結全民族抗戰的中堅力量。這是把抗日戰爭引向勝利的中心一環。
(2)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妥協、分 裂、倒退。
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到來以后,由于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 民 黨親英美派開始推行消極抗日、
積極****的政策,團結抗戰的局面逐步發生嚴重危機,出現了中途妥協和內部分 裂兩大危險。針對這種情況,中國共 產黨明確提出“堅持抗戰到底,反對中途妥協”、“鞏固國內團結,反對內部分 裂”、“力求全國進步,反對向后倒退”三大口號,在抗戰情況下,民族斗爭高于階級斗爭,民族斗爭與階級斗爭表現出一致性。
(3)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
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持、擴大和鞏固,中國共 產黨制定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
4.中國共 產黨的自身建設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1938年9月至11月,在中國共 產黨召開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個命題。
(2)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系統闡明
在20世紀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澤東撰寫了《<共 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 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一批重要的理論著作。
①毛澤東揭示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中國革命發生、發展的原因。在此基礎上,他闡明了中國共 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是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
、诿珴蓶|闡明了中國共 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
、勖珴蓶|總結了中國共 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指出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 產黨人創立的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成果。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系統闡明,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
(3)整風運動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全黨的確立
主要內容: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其中,反對主觀主義是整風運動最主要的任務。
整風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在全黨范圍確立了起來。
5.抗日戰一爭勝利的歷史意義、原因和基本經驗
(1)歷史意義: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②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③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④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2)勝利原因:①中國共 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②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3)歷史經驗:①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③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證。④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
時又決不懼怕戰爭。⑤只有堅持中國共 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能捍衛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