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六章第1節 |
第 2 頁:第六章第2節 |
第 3 頁:第六章第3節 |
第六章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第一節 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一、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到壟斷
(一)生產集中與壟斷的形成
1、壟斷的形成
壟斷是指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
壟斷的產生有以下原因:
第一,當生產集中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極少數企業就會實行壟斷,以獲得高額利潤。
第二,企業規模巨大,形成對競爭的限制,也會產生壟斷。
第三,為了避免兩敗俱傷,大企業之間會達成妥協,聯合起來,實行壟斷。
2、壟斷組織
壟斷是通過一定的壟斷組織形式實現的。壟斷組織是指在一個經濟部門或幾個經濟部門中,占據壟斷地位的大企業聯合。
(二)壟斷條件下競爭的特點
1、壟斷并不能、消除競爭,反而使競爭變得更加復雜和劇烈。這是因為:
①壟斷沒有消除產生競爭的經濟條件。有商品經濟就有競爭。
②壟斷必須通過競爭來維持。各個壟斷組織通過競爭發展壯大起來。
③在壟斷組織之外,還存在著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這些非壟斷的企業之間也存在著競爭。
2、壟斷條件下的競爭同自由競爭相比,具有一些新特點:
①壟斷競爭則是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并不斷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壟斷地位和統治權力。
②壟斷組織的競爭,除了采取各種形式的經濟手段外,還采取非經濟的手段。
③在競爭范圍上,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還擴大到經濟領域以外進行競爭。
總之,壟斷條件下的競爭,規模大、時間長、手段殘酷、更加激烈,破壞性強。
(三)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
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相互融合成為金融資本。金融寡頭是指少數最大的壟斷資本或壟斷集團,控制著龐大的金融資本。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在經濟上,是通過“參與制”實現經濟領域的統治的。
所謂的“參與制”就是金融寡頭通過控制股份公司的股票額達到控制企業的目的。金融本和金融寡頭對國家機器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同政府的“個人聯合”來實現的。
(四)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1、壟斷利潤
①壟斷的實質是為了保證壟斷資本得到高額壟斷利潤。壟斷利潤是指壟斷資本憑借其在生產和流通中的壟斷地位獲得的大大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
②壟斷利潤的來源:
第一,壟斷資本加強對本國壟斷企業無產階級的剝削。
第二,占有非壟斷企業勞動者創造的一部分價值。
第三,通過加強對其他國家勞動人民的剝削和掠奪獲取的國外利潤。
第四,通過資本主義國家政權進行有利于壟斷資本的再分配,從而將勞動人民創造的國民收入的一部分變成壟斷資本的收入。
③壟斷利潤是平均利潤加上超額利潤。壟斷商品的價格是成本價格加上壟斷利潤。帝國主義時期的壟斷利潤是壟斷資本家憑借壟斷地位長期得到的。
2、壟斷價格
壟斷價格是壟斷組織在銷售或購買商品時,憑借其壟斷地位規定的、旨在保證獲取最大限度利潤的市場價格。壟斷價格包括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兩種形式。
壟斷價格長期背離商品的價值,這并沒有違背價值規律等價交換的原則。
第一,壟斷價格的形成仍然是以商品的價值為基礎的。
第二,從整個社會看, 整個社會的商品價格和商品價值總量仍然相一致,壟斷價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整個社會所生產的價值總量,它只是對商品價值和剩余價值作了有利于壟斷資本的再分配。
二、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及作用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國家政權和私人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進一步尖銳化的必然結果。
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
②經濟波動和經濟危機的深化,要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
③緩和社會矛盾,協調利益關系,要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有四種:
第一種是國家所有并直接經營的企業。第二種是國家與私人共有、合營企業。第三種是國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私人壟斷資本的再生產過程。第四種是宏觀調節和微觀規制。微觀規制則主要是國家運用法律手段規范市場秩序,限制壟斷,保護競爭,維護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微觀規制主要有三種類型:其一,反托拉斯法。其二,公共事業規制。其三,社會經濟規制。
4、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資產階級國家代表整個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調節經濟過程和經濟活動,這在一定范圍內突破了私人壟斷資本的狹隘界限。
③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參與和干預下,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農業、工業、商業、通訊及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加快了這些國家國民經濟的現代化進程。
5、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性質
①它本質上是資產階級國家同壟斷組織結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
②它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經濟關系的調整,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二)壟斷資本在世界范圍的擴展
1、壟斷資本在世界范圍擴展的原因
①將國內過剩的資本輸出,以便在國外謀求高額利潤。
②將部分非要害技術轉移到國外,以取得別國的壟斷優勢,攫取高額壟斷利潤。
③爭奪商品銷售市場。
④確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來源。
2、壟斷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種:
第一種是借貸資本輸出。第二種是生產資本輸出。第三種是商品資本的輸出。
3、壟斷資本輸出的來源
從輸出資本的來源看,主要是兩類:一類是私人資本輸出,另一類是國家資本輸出。
資本輸出國來講,資本輸出為其帶來了巨額利潤,加速了資本積累,增強了壟斷資本的實力。
對于資本輸入國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來講,資本的輸入對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資本輸入也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4、跨國公司
跨國公司是國際壟斷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跨國公司也叫多國公司、國際公司,最初它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建立的大型企業。
(三)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
1、帝國主義的五大經濟特征
列寧指出,帝國主義具有五個基本特征:
①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②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的統治;③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④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⑤最大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上的領土分割完畢。
2、帝國主義的實質
帝國主義的實質,即壟斷資本憑借壟斷地位,獲取高額壟斷利潤。
三、經濟全球化及其后果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生產不斷發展、科技加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的范圍而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一體化過程。
(一)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樣性的:一是生產的全球化。二是貿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業經營的全球化。
(二)經濟全球化的動因
1、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2、跨國公司的發展。
3、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
(三)經濟全球化的后果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社會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社會流動和優化配置,由此可以帶來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
但是,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進程,它在產生積極效應的同時,也會產生消極的后果。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