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初期,特別是實行新經濟政策期間,列寧對蘇維埃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深刻的理論思考,提出了許多精辟的論述。首先,把建設社會主義作為一個長期探索、不斷實踐的過程。其次,把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條件下,利用商品、貨幣和市場發展經濟。最后,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列寧還指出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闡明了思想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加強國家政權建設和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寧能夠正視國情,面對一系列新情況和新問題,不拘泥于已有的結論,探索出一條適合俄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貢獻,也是他留給后人的最寶貴的思想遺產。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是以高度社會化的資本主義大生產作為社會主義革命的物質前提的。但是,革命的實踐超越了馬克思恩格斯當年的預期,社會主義革命并不是在生產社會化程度最高的資本主義國家首先實現,而是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俄國、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相繼取得了勝利!69·
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取得勝利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往往勞動群眾所受的壓迫和剝削格外沉重,社會矛盾特別尖銳,馬克思主義政黨比較成熟以及路線方針政策也比較正確,革命的客觀形勢和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第二,歷史的總趨勢是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先進的生產關系不可能長期建立在落后生產力的基礎上,落后的生產關系也不可能長期容納先進的生產力。但是,在一定條件下,當不變更生產關系就不能發展時,生產關系的變更就可能先走一步并且成為決定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方面,從而為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創造一個更好的文明前提。總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率先進入社會主義,也是歷史發展規律作用的結果。那種把首先在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社會主義勝利看做是“反,F象”,把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看做是“畸形的早產兒”的觀點是錯誤的。
(1)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政權,建立起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為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開辟了廣闊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產力發展狀況、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發展狀況的制約,受到國際環境的嚴峻挑戰等,這些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必然具有艱巨性和長期性。落后國家可以超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充分發展的階段,但不能逾越本國生產力充分發展的根本任務,必須利用社會主義改造的制度前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一個更長的時期大力發展生產力。
(2)落后國家可以先于發達國家進入社會主義,但是又不能完全建成社會主義,只有在生產力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以后,才能建成社會主義;所以我們只能在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從生產力比較落后、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比較不成熟的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階段,更不能“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更不能企圖以階級斗爭和政治運動來彌補社會主義的“先天不足”。
(3)社會主義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各國國情的特殊性,即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差異性,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同,無產階級政黨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階級基礎與群眾基礎的構成狀況的不同,革命傳統不同,以及歷史和現實的、國內和國際的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必然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實踐證明,堅持社會主義,不等于堅持某種單一的社會主義模式;改革或拋棄某種社會主義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拋棄社會主義;某種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也不等于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失敗。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中,多樣化的趨勢日益突出。這種多樣化的趨勢,既足科學社會主義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它從世界歷史的走向方面反映了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
6.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边@就是我們常說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兩個必然”(或“兩個不避免”)。后來,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兩個決不會”,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不是一種相互對立和否定的關系,而是一種相互補充的關系。兩者都以唯物史觀為其理論基礎,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前者揭示的是一個歷史結論,即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趨勢;后者是對這一歷史結論的進一步補充和發揮,論證了實現這一歷史結論的條件和前提,強調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這一歷史必然性實現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深刻認識“兩個必然”、“兩個決不會”論斷,全面、準確地把握其深刻內涵和內在聯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能夠使我們更如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堅信“兩個必然”的科學性,另一方面也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防止和克服盲目樂觀和悲觀失望兩種錯誤傾向。共產主義理想是人類歷史上最崇高的社會理想,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是共產黨的最終目標和最高綱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全體中國人民現階段的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現階段的奮斗目標和最低綱領。中國共產黨是“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統一的。忽視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緊密聯系和相互統一,就獪導致共產主義“渺茫論”和“空想論”,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迷失方向,失去前進的動力。我們應立足當前,把握未來,在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實踐中,進一步樹立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