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著作
一、發表于“國民大革命時期”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5年
1. 贊揚中國無產階級“特別能戰斗”。
2 分析了中國資產階級的特殊情況,科學地劃分為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指出各自的政治態度。
3. 指出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
4. 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
5. 提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闡明認清對象對革命勝利的極端重要性。
《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 1926年
1.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
2.所謂國民革命運動,其大部分是農民運動。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
1. 總結辛亥革命失敗原因:“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
2. 指出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
3. 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
4. 分析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二、發表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1928年
1.明確地指出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中國革命,以軍事發展暴動,是一種特征。
2.科學地闡述了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武裝斗爭與根據地建設的辯證統一關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并且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反對本本主義》 1930年
1. 是黨內第一篇反對教條主義的文獻。是黨內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線的文章。
2. 闡明了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即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的極端重要性。
3. 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4. 認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開始形成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5. 提出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6. 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本形成了明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注:1928 年10 月到1930 年初毛澤東發表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對本本主義》等文章,論述了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及其條件;總結了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經驗;指出中國革命應當先占鄉村,后取城市,走不同于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論。)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1935年
1. 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經濟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這是“他們從娘肚子帶出來的老毛病”。
2. 闡明了與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
3. 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即革命性和動搖性、妥協性是由軟弱性決定的。
4.地主買辦資產階級在斗爭矛頭指向日本帝國主義時,可能同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進行明爭暗斗。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6年
1.總結了土地革命戰爭中黨內在軍事問題上的大爭論;
2.系統地說明了有關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方面的諸問題。
三、發表于“抗日戰爭時期”
《實踐論》、《矛盾論》1937年
1.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總結中共的歷史經驗,揭露和批評黨內的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的錯誤。
2.深入論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3.闡明了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對黨的思想路線作了系統的哲學論證(其中,在《實踐論》中,毛澤東指出: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4.指出: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都是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征的。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
《論新階段》(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的報告)1938年
最先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
▲(注:在《論新階段》和《戰爭和戰略問題》中,毛澤東明確提出:共產黨的任務,基本
地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論持久戰》1938年
1. 分析了中日雙方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
2. 科學地預測了抗日戰爭的發展進程,即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其中,戰略相持階段,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最關鍵的階段。只要堅持持久抗戰,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將在相持階段獲得轉弱為強的力量。
《<共產黨人>發刊詞》1939年
1、總結了中國革命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經驗教訓,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
2、第一次提出“馬列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
3、提出黨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把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稱之為“偉大的工程”。指出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兩個基本特點;是中國革命的兩個武器,黨組織是掌握這兩個武器的英勇戰士。
4、分析了革命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的對象(帝、封)、革命動力(無、農、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裝斗爭)。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1939年
1. 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和總路線的基本內容。
2. 強調認清中國國情的重要性“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依據”。
3. 分析了社會性質,提出革命對象、革命動力。
4. 指出中國革命如果沒有無產階級的領導,就必然不能勝利。
5. 提出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6.對中國革命道路理論進行了系統而又完整的概括。
《新民主主義論》 1940年
1. 指出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
2.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3. 論述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體、政體。
4. 系統論述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綱領。
▲(注:在20 世紀30 年代后期和40 年代前期,毛澤東發表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主要內容包含:首先,揭示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中國革命發生、發展的原因。其次,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再次,毛澤東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指出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的法寶。
《改造我們的學習》1941年
對“實事求是”的科學含義作了馬克思主義的界定:“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
四、發表于“解放戰爭時期”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1947年
1. 第一次將黨在當前階段的經濟綱領概括為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即“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主工商業。”
2. 提出土改的兩個原則: ①必須滿足貧農雇農的要求;②必須堅決地團結中農,不要損害中農的利益。
3. 人民軍隊的十大軍事原則。
《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1948年
1. 完整地論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其內容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2. 對土地改革的總路線作了完整的概括:“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工業生產”。
3. 第一次把官僚資本主義列為革命對象。
《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
1. 人民民主專政需要工人階級的領導。
2. 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而主要是工農聯盟。
3. 必須利用好一切于國計民生有利的城鄉資本主義因素,團結民族資產階級,但民族資產階級不應當在國家政權中占主要地位。
4. 把三大法寶概括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經驗。
五、發表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論十大關系》1956年
1. 基本方針是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
2. 必須充分調動工農群眾的積極性來建設社會主義;必須鞏固各民族的團結,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
3. 論述了農、輕、重,沿海與內地,經濟和國防建設,生產單位與生產者個人,中央和地方,漢族和少數民族,黨與非黨,革命與反革命,是與非,中國和外國的關系。
4. 開始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問題,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權和擴大企業自主權。
5. 第一次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6. 強調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但不能一切照搬。
7.它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標志。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
1.指出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的思想。
2.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兩類矛盾的學說,強調了要嚴格區分和處理兩類 不同性質的矛盾,特別是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3. 針對人民內部矛盾,提出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原則和辦法。主要有:在政治思想領域,實行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在物質利益、分配方面,實行統籌安排、適當兼顧的方針;對科學文化領域里的矛盾,實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對于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矛盾,實行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前提下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4. 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建設我們的新國家.
5.提出了發展工業必須同發展農業同時并舉的工業化方針。
▲(注: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中,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
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通稱“六又”政治局面)。這是中共八大路線的繼續和發展,是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新成果。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