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報告原文: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理論知識易出考點:
十八大報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報告中首次以獨立篇章論述生態文明建設,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認識的深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也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黨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奮斗目標,而建設生態文明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在要求。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1.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因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與我們黨一貫倡導和追求的理念一脈相承的,是我們黨對自然規律及人與自然關系再認識的重要成果,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是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創新。當前之所以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一個重要原因是只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制約越來越凸顯,石油、鐵礦石等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億畝紅線;另一方面環境污染嚴重,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根本遏制,生態系統退化,由此帶來的自然災害頻發。此外,要意識到,資源環境問題的出現,背后有體制政策、發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認識、自然觀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態文明的理念沒有樹立,生態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價值還不被承認。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