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材料1
十年來,我們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躍升到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
材料2
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
材料3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請回答:
(1)材料1中“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與材料2中三個“沒有變”是否矛盾?其中蘊含怎樣的辯證法思想?
(2)綜合三個材料,對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怎樣的啟示?
答案要點:
(1)材料1中“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與材料2中三個“沒有變”并不矛盾,其中蘊含了質變與量變的辯證關系。質變量變規律認為,事物變化和發展的狀態和形式,總是由量變到質變、由質變到量變,循環往復不斷前進的過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與量變相互滲透,量變中有部分質變,質變中有量的擴張。材料1中“十年來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正是我國社會主義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有了這樣的質變,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變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材料二中三個“沒有變”正體現了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量變過程中,雖然有部分質變,但沒有發生實質性質變,所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最大國情。這就是事物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2)通過三個材料,對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以下啟示:①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②黨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判斷,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前提,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依據。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深化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只有形成科學的理論才能對實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就在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這就要求我們運用辯證法的思想堅持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五位一體”全面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指明了我們的奮斗目標,堅定了我們的理想信念,明確了我們努力的方向和承擔的歷史責任,激勵著我們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