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要方法論意義總結
(一)、唯物論的方法論意義
1.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其理論意義在于,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其實踐意義在于,它是我們從事一切工作的立足點,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
2.正確認識和把握物質的決定作用與意識的反作用,必須處理好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即堅持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統一(也就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首先,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實踐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統一的基礎。
(二)、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意義
1.矛盾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矛盾是客觀、普遍存在的,要正視矛盾,不要回避矛盾。要求我們應當用矛盾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矛盾觀點是辯證法的最根本的觀點,因此,堅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堅持辯證法的前提。
(2)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我們具體分析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的特點,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
(3)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原理說明事物的發展不僅表現為“相反相成”,而且表現為“相輔相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原理還說明和諧作為矛盾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體現著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4)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堅持兩點論,反對一點論,堅持重點論,反對均衡論。
2.世界(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堅持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具體表現為:第一,要求我們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確立整體性、開放性的觀念,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系。第二,要求我們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和持續發展。第三,要求我們應順應世界潮流,抓住機遇,擴大開放,發展自己。
3.世界(事物)是永恒發展的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第一,在實踐活動中堅持要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從發展中找出路。第二,堅持事物發展是過程的思想,就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把一切事物如實地看作是變化、發展的過程,既要了解它們的過去、觀察它們的現在,又要預見它們的未來。第三,由于世界是一個過程,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不要留戀舊事物,要滿腔熱情地扶植新事物。
4.質量互變規律中的方法論意義。
(1)改變了物的量的結構引起質的飛躍的原理的方法論意義:我們在實踐活動中應該既要看到量變又要看到質變,注意特殊量變引起的質變。
(2)度的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掌握“適度”的原則,不能隨意超出事物所允許的范圍,防止“過”或“不及”。
5.否定之否定規律中的方法論意義。
(1)辯證的否定觀原理的方法論意義:就要對一切事物采取科學的分析態度,要同時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2)否定之否定規律原理的方法論意義: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這一原理對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由于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我們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徑情直遂、一帆風順的,在善于洞察事物發展中的各種可能性,充分估計其困難和曲折,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堅定信心,知難而上,開辟前進的道路。
(三)、認識論的方法論意義
1.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堅持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創造歷史的兩種基本活動。認識的任務不僅在于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須正確地認識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決定了理論與實踐必須相結合。
2.實踐和認識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原理(認識過程的反復性與無限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堅持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吸取新的實踐經驗、新的思想形成新認識的過程。理論創新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
特別注意: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也是認識論中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四)、唯物史觀的方法論意義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尊重社會存在的第一性,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同時看到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首先,這一原理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確解決了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歷史觀革命性變革的基礎。其次,社會發展理念特別是路線、方針、政策是否正確,取決于它們是否能夠正確反映社會存在。我國社會改革和發展的頂層設計或總體部署,必須從我國現在的社會存在出發,即從我國現在的物質條件的總和出發,也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出發。再次,這一原理對于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一定要尊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也就是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觀點,其基本內容:堅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對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虛心向群眾學習的觀點。群眾路線是群眾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其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特別注意:萬能方法論意義
先概括材料故事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再指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處理人的實踐活動中,我們應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做到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把握事物的普遍聯系;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從發展中找出路;用矛盾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對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對待任何理論首先要做到理論符合實際,堅持真理、發展真理,同時做到理論創新、與時俱進。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相統一,在認識世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要尊重社會基本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性力量,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主體地位,我們的實踐活動一定能成功。
注:考生在作答時,如果34題最后一問實在不會,可以根據題目限定寫出下列內容。
【唯物論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寫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正確認識和切實遵循……原理的基礎上,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主體與客體、物質與意識等)的關系,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勢利導,知難而進,積極作為,開拓創新,我們的實踐活動就一定能夠成功。
【唯物辯證法矛盾分析方法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寫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正視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有效實現事物矛盾的相互轉化,并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抓主要矛盾,抓關鍵,抓主流,找準重點,把握切入點,使……朝著有利于……的方向發展。這樣,我們的實踐活動就一定能夠成功。
【唯物辯證法矛盾分析方法以外的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寫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確立開放性和整體性的觀念,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聯系,從偶然中發現必然,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將可能性和現實性結合起來,樹立世界眼光,順應世界潮流,統籌兼顧,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把握聯系,抓住機遇,發展自己。這樣,我們的實踐活動就一定能夠成功。
【認識論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寫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尤其是理論對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認識過程充滿著主觀和客觀的矛盾,認識和實踐過程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因此,我們要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努力做到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在實踐中有效實現矛盾的相互轉化,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奮發有為,開拓進取。這樣,我們的實踐活動就一定能夠成功。
【唯物史觀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寫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要尊重社會基本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性力量,科學技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主體地位。這樣,我們的實踐活動就一定能夠成功。
四、34題具體解題步驟
(一)哲學分析題“7 步走”的答題模板
1.先寫……認為……。
①唯物論——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
②辯證法——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認為……。
③認識論——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
④唯物史觀——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
2.寫出材料反映的第一個原理,并寫出原理的內容和方法論意義。
3.概括材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摘抄材料。
4.指出材料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反對錯誤。
5.再寫一個原理,并重復3、4 操作。
6.此外,多寫幾個原理但不必解釋。
7.下結論:只有按照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導,正確處理人的實踐活動,我們才能成功。
(二)命題人有6種命題思路,我有6種解題技巧
1.體現何種哲學原理?反映何種哲學原理?
回答四個哲學原理。具體步驟:先寫“……主義認為”,再寫出材料中故事所體現的第一個原理并概括材料,指出材料中的故事是如何違背哲學原理、如何體現哲學原理,并反對錯誤觀點。然后寫出材料中故事所體現的第二個原理并重復上述操作。此外,再寫兩個原理,只寫名字。最后別忘記下結論。(注:若此問5、6分,原理1、2的內容要寫出。若此問3、4分,原理1、2的內容不必寫出。)
2.為什么,如何理解:也是回答四個哲學原理,解題步驟同上。
3.用……來分析……,用……來說明……,……體現……:按照“7步走”的第1、2、3、4、7步寫出答案。
4.該如何對待處理,或有何意義:先概括材料,再寫出材料故事體現的哲學原理所對應的方法論意義,并寫出方法論的內容,最后下結論。
5.啟示:實質上也是回答方法論意義。
①是什么?——回答方法論意義的名稱與內容。②為什么?——……是認識事物的基礎和解決矛盾的關鍵(正說說,反說說,換個說法再說說)。③怎么辦?——先概括材料,再指出材料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的(方法論意義),我們應該像材料中主人公那樣進行實踐活動,我們就一定會成功(材料中主人公是正確的)。
若材料中主人公是錯誤的,應該克服材料中主人公那樣的錯誤,我們的實踐活動就一定能夠成功。
6.舉例子 :所舉實例一定要和本年度時事熱點相結合。
編輯推薦:
2018年考研政治6個表格秒懂政治常識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