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章 |
第 2 頁:第二章 |
第 4 頁:第三章 |
第 5 頁:第四章 |
第 6 頁:第五章 |
第 7 頁:第六章 |
第 9 頁:第七章 |
第 10 頁:第八章 |
第 14 頁:第十二章 |
第八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最重要章)
第一節
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經濟體制改革
(1)黨對計劃與市場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宏觀調控三個方面。
①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并以共同富裕為目標;
③在宏觀調控上,以實現最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及其理論依據
①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其基本根據是:
a.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是區別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
b.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c.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經濟,也包括非公有制經濟。把非公有制經濟納入到基本經濟制度之中,是因為它們也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
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③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2)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①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a.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有質的提高;
b.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①公有制經濟的性質體現在所有權的歸屬上,堅持公有制的性質,根本的是堅持國家和集體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而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公有財產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
(3)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①要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 ;
②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 。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前提),決定了收入分配領域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
①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由社會主義公有制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
a.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所有制基礎;
b.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c.舊的分工還沒有消失,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②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體現在按勞分配是全社會分配領域主體的分配原則,也體現在它是公有制經濟內部主體的分配原則。
(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①按生產要素分配有多種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內容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a.以勞動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勞分配,主要是個體勞動者(個人勞動經營所得)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經濟的雇傭勞動者(出賣勞動力);
b.勞動以外的生產要素所有者參與分配。主要包括:a.資本所有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憑借資本所取得的利潤;b.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將自有的貨幣或資本借給他人經營或存入金融機構所取得的利息;c.以實物形態資本租借給他人經營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c.管理和知識產權類的生產要素,如科技發明、創造、信息、專利等參與分配。
4、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1)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①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a.增長速度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
b.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
c.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
d.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②引領新常態要主動得力
a.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b.實施宏觀調控,要更加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實現反周期目標;
c.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注重加減乘除并舉,引導增量,主動減量,發揮創新引領動力作用;
d.推進城鎮化,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推動更多人口融入城鎮;
e.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著力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f.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g.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使他們有現實獲得感。
③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具體措施:
a.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要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b.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c.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d.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e.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f.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2)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①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黨在理論上的又一重大創新,這個判斷a.有利于在樹立關于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b.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c.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d.有利于抑制消極腐敗現象。
③切實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④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a.保持宏觀經濟穩定,b.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c.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d.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3)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①創新始終是推動一整個人類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驅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經濟發展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②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主創新道路,堅持a.自主創新、b.重點跨越、c.支撐發展、d.引領未來的方針。
(4)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①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
②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是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
a.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主要是通過調節稅收、財政支出、貨幣信貸等來刺激或抑制需求,繼而推動經濟增長。
b.供給側管理,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經濟增長動力,主要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③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a.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b.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c.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d.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言之,就是a.去產能、b.去庫存、c.去杠桿、d.降成本、e.補短板。
(5)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①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堅持a.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b.耕地紅線不突破、c.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
②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
③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保障糧食安全是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底線。
④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⑤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⑥推進城鄉一體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6)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①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又是經濟發展的動力。
②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③走新型城鎮化道路,a.堅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b.堅持優化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c.堅持生態文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d.堅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