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19世紀初,英國已經基本上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英國對華貿易長期處于入超狀態,于是,英國殖民者以走私毒品鴉片作為牟取暴利以及改變貿易逆差的手段,強迫其殖民地印度種植鴉片,再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收購、加工,然后走私到中國販賣。
英國的鴉片走私不僅造成了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和財政危機,還導致銀貴錢賤,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并且直接毒害了中國人的身體和精神。中國人民強烈反對鴉片貿易,清政府實行禁鴉片措施,特別是欽差大臣林則徐于1839年6月在廣東虎門銷毀所收繳鴉片的行動,完全是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正義行動。英國政府針對中國禁煙,更加緊了發動侵華戰爭的準備。1840年4月,英國國會通過對華戰爭的決定。同年6月,英國侵華艦隊封鎖了珠江海口和廣東海面。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接著,1843年10月,簽訂了中英《虎門條約》。美國、法國等西方列強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如1844年7月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10月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
通過這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英國等西方列強在中國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權,如:第一,割占香港島,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二,外國船艦可在中國領海自由航行,破壞了中國的領海主權;第三,外國人在華不受中國法律管束,享受領事裁判權,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第四,協定關稅,則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等等。
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變化。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因為如此,鴉片戰爭就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二、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
鴉片戰爭以后,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獨立的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
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原因。一方面,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通過發動侵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破壞中國的領土主權、領海主權、關稅主權、司法主權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中國已經喪失了完全獨立的地位,在相當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另一方面,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是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殖民地。但是由于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統一的大國,特別是中國人民頑強、持久的反抗,同時也由于帝國主義列強間爭奪中國的矛盾無法協調,使得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征服中國,也使得它們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國。這樣,它們才沒有能夠如英國在印度那樣,對中國實行直接的殖民統治,而是通過其代理人對中國實行間接統治。帝國主義勢力與中國的封建勢力、買辦勢力相勾結,共同壓迫、剝削中國人民,鎮壓中國革命。因此,近代中國盡管在實際上已經喪失擁有完整主權的獨立國的地位,但是仍然維持著獨立國家和政府的名義,還有一定的主權。由于它與連名義上的獨立也沒有、而由殖民主義宗主國直接統治的殖民地尚有區別,因此被稱作半殖民地。
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社會的原因。第一,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的門戶,把中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之中。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洋紗、洋布等商品在中國大量傾銷,逐漸使中國的農業與家庭手工業分離,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破壞了城市的手工業和農民的家庭手工業;另一方面,則促進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給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造成了某些客觀條件。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成為產業工人的后備軍。一批官僚、買辦、地主、商人投資興辦新式工業。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國已經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了。第二,西方列強并不愿意中國成為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們利用獲取的政治、經濟特權,在中國傾銷商品,經營輕工業和重工業,對中國的民族工業進行直接的經濟壓迫。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了某些發展,但是并沒有也不可能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而在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中,外國資本以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資本居于主要和支配的地位。在中國農村中,地主剝削農民的封建生產關系,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依然占著顯然的優勢。這樣,中國的經濟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經濟,也不是完全的資本主義經濟,而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了。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第一,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不但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第二,中國的封建勢力日益衰敗并同外國侵略勢力勾結,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第三,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廣大地區內保持著,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的嚴重障礙。第四,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已經產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它的發展很緩慢,力量很軟弱,而且它的大部分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國處于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和間接統治之下,加上中國地域廣大,以及在地方性的農業經濟的基礎上形成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存在,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后來,帝國主義國家還分別支持不同的政治勢力以分裂中國,使中國處于不統一狀態。第六,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后來還加上官僚資本主義),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及其特征,是隨著資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資本一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結合的加深而逐漸形成的。它有一個演變的過程,而且在不同歷史階段和不同地區有所差別。在某些時期,中國的某些地區甚至淪為帝國主義直接統治的殖民地。
隨著近代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階級關系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動,不僅舊的階級發生了變化,還有新的階級產生出來。
第一,地主階級本身也發生了某些變化,出現了一批因軍功而升遷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一部分地主將通過土地剝削獲得的貨幣投資于資本主義工商業,有的附股外資企業,有的入股洋務企業,有的直接創辦或參股民營企業,轉化為資本家。
第二,舊的被統治階級即農民階級,不少自耕農失去土地,向貧農或雇農轉化。有些成為產業工人的后備軍,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
第三,近代中國誕生的工人階級是中國新生產力的代表。它深受帝國主義、封建勢力、資產階級三重壓迫,受剝削最深,革命性最強,而且它還有組織紀律性強、集中、團結、與廣大農民有著天然聯系等優點,因此是近代中國最革命的階級。
第四,中國資產階級也是近代中國新產生的階級,它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影響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買辦、商人、地主、官僚投資新式企業轉化而成。中國資產階級的來源不同,構成比較復雜。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買辦資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資本家。
三、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
第一,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矛盾,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狀況。其中有: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矛盾,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派系之間的矛盾,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爭奪的矛盾,等等。在這些社會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并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和演變,是上述兩對主要矛盾互相交織和交替作用的結果。近代以來偉大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第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就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它們是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的。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前一個任務是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改變落后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后一個任務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狀況,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前一個任務為后一個任務掃除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后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