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簡答題
49、答:現代教育的社會文化發展功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現代教育對社會文化的保存、傳遞功能。人類文化是后天習得的,因此不能通過遺傳的方式延續,只能通過傳遞方式發展下去,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教育是傳遞和保存社會文化的重要手段。教育傳遞著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夠較經濟高效地占有社會文化。教育對社會文化的保存、傳遞的作用,是通過教育對社會文化的選擇、整理過程實現的。
(2)現代教育對社會文化的傳播、交流功能。社會文化傳播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文化相互傳輸的過程,具有雙向性或多向性。社會文化的傳播、交流有多種途徑和手段,如教育、貿易、戰爭、移民、旅游等。其中,教育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和手段。
(3)現代教育對社會文化的創、更新功能。要使社會文化不斷發展,必須對社會文化進行創作和更新。首先,現代教育通過創作人們的新的思想,新的觀念。這些新的思想和觀念通過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普及,就可以形成社會成果,充實、更新、發展社會文化;再次,現代教育可以為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提供具有創新精神的各方面人才,通過這些人才,再去創造新的社會文化。因為沒有具有創造精神的人才,社會文化就無法更新發展。
50、答:(1)在德育認識上存在以下偏差:一是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德育蛻化為政治,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于理想教育,排斥德育的現實取向,導致了德育脫離現實的傾向;三是把德育等同于集體主義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四是把德育等同于知識教育,德育成了應付考試的一門課程。
(2)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功利主義傾向,過于重視思想、政治和道德知識,注重書本教育、口頭說教,忽視實踐鍛煉、啟發自覺,不注重道德主體的養成等問題。
(3)在德育管理中存在主觀主義傾向,習慣于自上而下地發號施令,忽視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結果是德育低效、道德冷漠等問題日益嚴重。
(4)在德育評價上存在形式主義傾向,表現在以認識代替行動,以書本知識的考試代替對學生的全面系統品德評價。
(5)在德育研究中存在經驗主義傾向,常常就是講過去、講傳統,唯獨不關注現在和將來。
51、答:赫爾巴特認為,教學在整個復雜的教育中,乃是主要的一面。教學,是教育的基本途徑。教學過程的特點是:(1)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接受的是前人已經獲得的真理(知識);(2)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在有經驗的教師領導下獲得對現實事物的認識的;(3)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鞏固知識的工作;(4)在教學過程中還包括有計劃地實現發展兒童智力、道德和體力的工作。
52、答:從“致良知”的觀點出發,王守仁十分重視兒童教育。他批評和揭露了傳統兒
童教育不顧兒童身心特點的弊端,主張兒童教育必須順應兒童的性情。在教育方法上,應該采取“誘”、“導”、“諷”的“栽培涵養之方”,即以誘導、啟發、諷勸的方法,來取代“督”、“責”、“罰”的傳統方法;在教學內容上,應該發揮各門課程多方面的教育作用,認為“歌詩”、“讀書”、“習禮”皆有其獨特的作用,應該綜合加以運用;在教學程序上,應該動靜搭配、體腦交叉,將每天的功課進行精心的安排,使兒童既能學到知識、得到道德熏陶,又能鍛煉身體、動蕩血脈、舒展筋骨。此外,他還提出“隨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則。他認為,兒童是人一生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兒童的精力、身體、智力都處于形成過程之中,有其獨特的年齡特征。對兒童的教學必須依照這一狀況,根據兒童的接受能力來進行。
總之,盡管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是為了向兒童灌輸封建倫理道德,但他提出的順應兒童性情、根據兒童接受能力進行教育,以及反動傳統兒童教育觀念和斥責、體罰等粗暴教育方法的觀念,具有積極意義。
53、答:教學中發現法的步驟是:(1)提出和明確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2)使學生對
問題體驗到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3)提供解決問題的各種假設;(4)幫助學生搜集和組織可用于下斷語的資料;(5)組織學生審查有關資料,得出應有結論;(6)引導學生尋找新問題與已知事物的聯系。
54、答:控制無關變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
(1)消除法是通過采取一定措施,將影響研究結果的各種無關變量消除掉。它是控制無關變量的理想方法和基本方法。消除無關變量的方法多種多樣,根據無關變量產生的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恒定法是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無關變量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保持恒定不變。它也是一種基本方法。
(3)平衡法就是對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無關變量,通過采取某些綜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使其影響通過平衡而抵消,達到控制它們的方法。平衡法主要采用對比組方法和循環法。
更多資料請訪問:考試吧考研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