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題。
1、材料:⑴教師針對班級部分同學提問(毫無意識)。
�、平處煾菀讓Σ糠滞瑢W關注、鼓勵。
⑶教師只對班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同學關注。
分析問題的原因,應采取什么措施以實現教學過程民主化。
答: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
�、俸翢o意識的針對班級部分同學提問,雖然看起來是平等的、民主的,其實這種“毫無意識”卻是忽視了學生自身參與的積極主動性,沒能將學生的主動性與教師的主動性很好的結合在一起。
�、诮處煾菀讓Σ糠滞瑢W關注和鼓勵,一方面可能是這部分同學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教師,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去;另一方面可能是這些同學的學校成績較好,教師受升學率或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更容易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關注。
�、壑粚Π嗌系纳贁等岁P注,可能是受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分數而忽視其他的方面。在這種情況下,就會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容易對部分的少數成績較好的同學關注、鼓勵,而忽視很大一部分同學。
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民主化,就應該做到:
①首現教師要轉變觀念。一是要擺脫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認識到教學的目的最主要的還是使得班上的每一個同學都獲得發展。而這種發展不能僅以在分數的高低和成績的好壞來衡量,應該樹立多樣化的衡量維度。
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充分調動每一個同學的參與積極性,不要因為有的同學不主動參與就不管他們,這恰恰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的學生群體。
�、蹖W生也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參與意識,積極的配合好教師的教學。因為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同學兩個主體來完成的,忽視哪一個主體都會對教學造成不利影響。
�、芗訌妿熒g的溝通與交流,爭取在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氣氛中實現教學過程的民主化。
�、莶粩嗤晟平虒W評價機制,要經常不斷的向師生反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讓師生共同的來實現教學過程的民主化。
2、比較晏陽初、梁涑溟鄉村教育思想的異同。
答:上個世紀一大批教育家興起了建設鄉村的教育思潮,晏陽初與梁涑溟就是其中的代表。
�、抨剃柍跬ㄟ^調查分析當時中國社會鄉村的狀況,認識到農村的問題千頭萬緒,但基本問題歸結為愚弱窮私。為要解決這四方面的缺撼,須實施四大教育,即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公民教育。
�、僭陉剃柍酢捌矫窠逃c鄉村改造”的理論中,“整體性”、“系統性”是一個重要的思想。他認為,社會“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鄉村改造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進行這項工程時,不應“枝枝節節”,而應“統盤籌劃”。在長期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為基本內容的系統的鄉村平民教育體系,使新文化運動以來興起的平民教育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所謂“四大教育”即是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文藝教育,是從文字與藝術教育上著手。使民眾認識基本的文字,得到求知識的工具,促進文化生活,并能對自然環境及社會生活有相當的欣賞與了解。
生計教育,是從農業生產、農村經濟、農村工業各方面著手,以達到農村經濟建設的目標。
衛生教育。衛生教育的基本涵義有兩層,一是改善、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將消極的治療與積極的預防結合起來:二是試圖建立一種適合農村需要的衛生保健制度。
公民教育,按晏陽初所說:“公民教育之意義,在養成人民的公共心與合作精神,在根本上訓練其團結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與團結生活。
�、谌N形式:
第一是學校式教育,這包括初級平民學校、高級平民學校、巡回生計訓練學校三種辦學形式;
第二是社會的教育,這是以平民學校的畢業生為對象,以同學會的形式組織起來進繼續教育的一種辦學形式;
第三種是家庭式教育,這是以各種形式的“家庭會”,如家長會、主婦會、少年會、閨女會、幼童會等,把農民分別組織起來,進行教育的辦學形式。
晏陽初指出:教育的實施方式,有學校式以教育青年為主要工作,因青年是國家今日建設之主力軍;同時又要顧到教育兒童,因兒童系民族復興的后備隊。學校式之外,有社會式及家庭式,其目的在使整個社會盡是教育的環境,以免一曝十寒之弊害。
⑵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份重要精神遺產。
(關于這個問題,同學可自行參照《中國教育史》中的相關章節,由于資料問題這里就不再多論述了。提醒大家注意的一點就是在大磁體時不要像上面這樣平鋪直敘,應該將晏陽初和梁涑溟的相關思想對比著論述,主要的還是側重于二者“異”的一面)
試卷分析:此次全國教育學研究生考試試卷,就主觀題而言,體相對比較容易、基礎,沒有太難的題目。教育學部分重點集中在課程、教學、教師專業化和德育模式這幾個部分,重點突出,這幾部分也是教育學基本原理的重點章節。
教育史考察的內容相對可能較難,分析題“比較晏陽初、梁涑溟鄉村教育思想的異同”,這部分內容是同學們平常復習時可能容易忽視的地方,這也反映了靠出題人的心理是盡量避免壓中題目的,所以今后參加考研同學應該注意一些自己認為非重點的內容,就像去年考察的“簡述孔子的教師觀”一樣,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是非重點內容,可就偏偏考察了;簡答題中考察的是兩個外教史的題目,相對較簡單,且是外教史課程中重點內容。
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部分的內容相對較容易,都是一些常識性的題目,且都是重點考察的內容。這也是我們三人行教育一直關注和強調的!從今年的題目本身看,絕大部分都與我們平常強調的內容相關。教育心理學的題目相對于研究方法而言較少,但仍是重點突出。教育研究方法的問題幾乎全部集中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這一部分,這也是考察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從整張試卷的主觀題來看,出題仍然遵循了注重基礎,且注重突出重點的特點。這也是以后出題的趨勢和命題的指導思想。所以,在今后的復習中也要注重基礎和重點。當然,除此之外還要相應的關注一些看似非重點而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且從這兩年的試卷看,教育史的分析題都是以比較的形式出現的,這也可能會給同學們在今后的復習中提供一個暗示。
其實,研究生考試可以這樣去理解,即出題人在循著參考者的心理出題,也就是在摸透了參考者的心理后出題。所以,我們在復習的時候也要去揣摩出題者的心理,不能只關注課本的知識,還要學會發現出題的規律,按照這一規律去復習就會省很多事。
相關鏈接:
2008年考研試題答案及名師解析匯總專題 |
2008年考研試題答案(英語、政治、數學)匯總 |
2008年考研試題答案名師解析匯總 |
2008考研查分、復試分數線、調劑信息發布預告 |
更多內容請訪問:考試吧考研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