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在《人民日報》"說句心里話"欄目,重慶市城鄉統籌綜合改革先行示范區的一位農民說出了這樣的心里話:
這些年,黨和政府在想辦法給農民更多實惠,直補種糧農民,免除了農業稅,讓我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現如今,我們這個村先搞了"農民轉市民"試點,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由農民開始變為市民啦!
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轉給集體統一經營,每畝補貼我們青苗費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畝產1000斤糧食的市場價補償我們,村里把流轉出來的土地集中起來,引進一些現代農業項目,經營賺了錢,我們可以分紅,這些項目優先從村里招聘勞動力,我兒子就可以回來打工,離我們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轉以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們又能從中受益,對村里經濟也有好處。
我們現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蓋的,已經破舊了,根據農民轉市民的政策,房了拆遷以后,會補償給我們兩套75平方米的摟房,新房子離這不遠,政府承諾我們明年9月搬家。
最高興的是變市民以后,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像我們這樣的老人,一次性繳4320元錢,男的從60歲起,女的從55歲起,就可以每個月領156元養老金。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結合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說明為什么一些過去農民"想都不敢想"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或正在解決。
(2)通過該示范區的變化,指出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途徑。
38.本題為選做題,請在Ⅰ、Ⅱ兩道試題中選取其中一首作答,若兩題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試題的成績計入總分。
選做題Ⅰ
材料1
2007年是"盧溝橋事變"7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溫家寶總理應邀于4月中旬對日本進行了正式訪問,在兩國發表的《中日聯合新聞公報》中,確認雙方將繼續遵循《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合宣言》的各項原則,努力構筑"基于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系"。
溫總理在日本國會眾議院發表的演講中,引用日本的諺語"盡管風在呼嘯,山卻不會移動"形容中日關系,引起日本國會議員們的廣泛共鳴。
日本防衛大臣石破茂在為中國軍艦"深圳"號訪日舉行的招待會上致詞說,實現兩國軍艦互訪,必將促進兩國防務領域的深入交流,進一步提高彼此之間的信任關系,推進雙方戰略互惠關系向前發展。
材料2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就職后明確表示,他作為首相不會支參拜靖國神社,他在就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致溫家寶的賀信中說:"日中兩國在地理上是無法遷移的"一衣帶水"的鄰邦,不論今后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日中關系對兩國而言乃為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卻是不會改變的,我愿意致力于構筑日中戰略互惠關系。
曾480余次訪華的日中協會理事長白西紳一郎認為,發展日中戰略互惠關系,除了要"政治、經濟兩個輪子一起轉"之外,還應特別注重擴大日中民間關系,這樣才能夯實日中戰略互惠關系的基石。
據日本海關統計,2007年1月-9月,日中雙邊貿易額為1715.3億美元,同比增長12.1%,其中,日本向中國出口786.3億美元,增長17.8%,日本自中國進口929.0億美元,增長7.7%,日本貿易逆差142.7億美元,減少26.7%,中國繼續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的地位。
(摘自商務部兩國別數據庫)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中日兩國"戰略互惠關系"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分析溫家寶總理用"盡管風在呼嘯,山卻不會移動"形容中日關系的寓意。
選做題Ⅱ
材料1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07年2月2日就氣候問題發出了警告:從現在開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攝氏度至4攝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美國著名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報告認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災難性后果不亞于發生一場核戰爭。"
材料2
現在國際上擔心中國很快就會成為世界頭號污染物排放國:而且再過25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超過其他發達國家總各。......中國的高速崛起,會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機;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國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威脅。
材料3
從1950年到2002年,中國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計排放量的9.33%(同期發達國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間,發達國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間,中國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從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彈性系數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間,單位GDP每增長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長0.6%,中國增長0.38%。
(摘自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2007年12月14日,剛剛參加完印尼巴厘島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來到中國,針對近年來中國為節能減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說,中國已經形成強烈共識,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關注環境保護,并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他認為,中國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車輛能將標準,以及發展全球碳市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不僅對中國本身發展意義重大,也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做出貢獻。
(摘自中國廣播網有關報道)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氣候變化的嚴峻事實對我們理解自然環境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有何啟示?
(2)評析"中國氣候威脅論"并指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戰略選擇
相關鏈接:
2008年考研試題答案及名師解析匯總專題 |
2008年考研試題答案(英語、政治、數學)匯總 |
2008年考研試題答案名師解析匯總 |
2008考研查分、復試分數線、調劑信息發布預告 |
更多內容請訪問:考試吧考研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