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學生作為忠誠愛國者,在自覺維護國家利益方面基本要求?
答:(1)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就要承擔起對國家應盡的義務(2)就要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3)就要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2.當今社會生活條件下,許多人都十分講求“實際”,思考人生目的這樣的大問題有意義嗎?為什么?
答:有意義。(1)人生目的是人生觀的核心,有什么樣的人生目的,決定有什么樣的人生態度,決定實現什么樣人生價值(2)人生的目的決定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3)決定持什么樣的人生態度(4)決定選擇什么樣人生價值標準(5)人生目的是人生航標,指引人生方向,不同的人生目的,決定不同的人生選擇,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價值。
13.人生自我價值、社會價值具有怎樣關系?
答:人生價值內在包括人生自我價值和人生社會價值兩方面。他們既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系、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一方面,人生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發展必要條件;另一方面,社會價值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無社會價值,自我價值無法存在;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構成個體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前提。
14.試述當代大學生如何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答:(1)要從社會客觀條件出發(2)人生價值目標要與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具有客觀真理性的主導價值目標相一致(3)要從個體自身條件出發,客觀的認識自己,是確定人生價值目標的前提(4)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增強實現人生價值的本領。大學生可塑性強,正處于增長知識和知識才干關鍵時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途徑,全面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努力創造實現人生價值良好條件(5)立足于現實,堅守崗位做貢獻(6)實現人生價值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在實踐中繼承和弘揚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7)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8)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15.如何正確認識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
答:(1)正確認識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統一關系(2)正確認識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一關系(3)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關系,當個人利益一旦與社會利益發生矛盾,要自覺服從社會利益(4)正確認識享受個人權利、自由與承擔社會責任、義務的統一關系
16.道德本質、功能?
答:本質:是特殊社會意識形式,由經濟基礎決定,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
功能:認識功能:道德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調節關系: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辯護功能;溝通功能
17.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科學內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什么要堅持集體主義原則?
答:內涵:(1)它強調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辯證統一(2)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3)強調重視和保持個人的正當利益
為什么堅持:在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集體主義原則是指導人們行為選擇的主導性原則。這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生產資料公有制占主體地位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集體主義的實施創造了經濟前提;以工人階級為領導階級,以共產黨為執政黨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國體、政體,為集體主義的實施創造了政治前提;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集體主義的實施創造了文化前提。總之,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集體主義應當而且能夠在全社會范圍內貫徹實施。長期以來,集體主義已經成為調節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關系的最重要的原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集體主義不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契合,而且也正是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確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
18.怎樣認識,實踐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具體要求?
答:認識:“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明理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社會。在公民道德實踐中,各項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功能和作用是互相滲透,交叉并行的。
怎樣實踐:(1)思想上心理上對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產生認知和認同,全面掌握其內容和要求(2)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作為行為標準,正確進行道德判斷和做出道德選擇(3)積極踐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19.社會公德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
答:特征:繼承性;基礎性;廣泛性;簡明性。
主要內容: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20.遵守網絡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義?
答: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既可極大促進社會發展,又可能因使用不當或缺乏規范而損害社會公德,妨害社會的發展。當前網絡活動存在許多問題,已對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產生了極大危害,影響一些大學生學習、生活,個別大學生甚至因此誤入歧途。可見,網絡建康發展不僅需要高科技作為總要條件,而且離不開倫理道德作為發展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