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述題
1、如何提高學生元認知策略的掌握水平?
(1)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要求學生經常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分析,比如在做完某一作業后,要求學生自己先進行檢查與糾正;閱讀完某段文章后,讓學生問自己的一些問題:“我理解了嗎?”“這一段講的是什么內容?”“我能記住嗎?”這些看上去非常簡單的一些活動,它們實際上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反思意識即元認知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進行這些活動,并養成習慣,那么這就意味著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元認知策略。
(2)鼓勵學生評價學習策略的有效性。讓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使用學習策略是否有效,并鼓勵他們用大聲言語將這種體驗表述出來,以提高其使用學習策略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3)引導并提供機會讓學生練習使用元認知策略。比如,鼓勵學生在學習之前做好身心與學習用具上的準備,并要求學生監督、評價自己的準備情況;讓學生練習著自己來安排課余的學習時間;提示學生平時對困難的、重要的學習任務多花些時間;在測驗時先做簡單的,暫時跳過某個難題;指導學生用自我言語來提醒自己應用策略,等等。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元認知策略的掌握水平是較低的,但教師不能遷就其原有水平,應采取有效措施,使學生的元認知能力達到較高的水平。
2、論述學習動機對學習策略掌握與應用的影響。(掌握即可)
(1)不同學習動機的學生,其學習策略掌握與使用的水平不同。
(2)具有不同學習動機的學生,在選擇策略方面也有所不同。
(3)具有外部動機的學生,傾向于選擇、應用機械的學習策略。
(4)具有內部動機的學生,更傾向于選擇有意義的學習策略。
3、分析促進學習策略教學的有效措施(此節不做要求,0410卷涉及)(第2點單獨成問題“教師如何有效地教授學習策略?”)(P196)。
(1)創擬、確定學習策略。教師根據實際教學來確立一些具體而有效的策略,一方面可以直接促進、改善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
(2)科學教授學習策略。
首先,應根據學習內容、學習者的特點、學習階段等各種因素的不同,來選擇恰當的學習策略進行教授。
其次,策略教學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套外顯的、可操作的訓練程序。
再次,要真正達到熟練、正確地使用學習策略,還必須給學生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3)提供元認知指導。教師在教授學習策略時,不僅要直接、明確地解釋策略是什么,而且還要提供為什么,何時、何處應用這些策略的詳細的信息,即給學生提供元認知的指導。
(3)豐富與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教師應保證學生擁有必要而豐富的知識經驗,又要保證知識結構的合理性。
4、年輕教師小王渴望提高教學能力,在學了《小學教育心理學》中有關學習策略的內容后,決定在教學中進行嘗試,可一時又不知從何入手,請你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出發,給王老師提些有益的建議。(P193)
(1)學習策略:是學習者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用以調控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系列活動。
(2)小學生需掌握的具體學習策略有:復述與復習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元認知策略、閱讀理解策略、問題解決策略。
(3)影響學習策略掌握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內部因素:學習者的動機、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學習者的認知發展水平等。
第二,外部因素:教師的有關特征、學習策略的教學方式等。
(4)促進學習策略教學的有效措施包括:
第一,創擬、確定學習策略。
第二,科學教授學習策略。
第三,提供元認知指導。
第四,豐富與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