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第九章
一、單項選擇題
1、馬克思根據人的發展狀況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態。這三大形態是(A)
A、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
B、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
C、原始公有制社會、私有制社會、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
D、無階級社會、階級社會、無階級社會
2、主體選擇是指作為歷史主體的人,從自身的需要和知識結構、經驗、技能出發,根據歷史的客觀條件和發展趨勢確定自己行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動。這種觀點說明(B)
A、承認主體選擇的作用必然否定歷史決定論
B、承認主體選擇的作用與承認歷史決定論并不矛盾
C、任何一種社會制度的產生都根源于主體的選擇
D、歷史決定論是根本錯誤的
3、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決定論,是一種承認歷史發展具有客觀規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約性的理論,它建立在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基礎之上,是能動的決定論。這說明歷史唯物主義的決定論(D)
A、排斥主體選擇的作用
B、是機械論和宿命論
C、是舊唯物主義理論
D、與承認主體選擇的作用并不矛盾
4、美國跨越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從原始社會直接過度到資本主義社會;日耳曼人沒有經過奴隸社會而直接過度到封建社會;中國一些少數民族由前資本主義社會直接過度到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歷史事實說明(D)
A、五種社會形態劃分的理論是錯誤的
B、社會形態更替沒有任何規律可以遵循
C、它們違背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D、它們以世界范圍內五種社會形態更替為前提
5、社會進步的內在根據是(A)
A、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B、社會文明的發展水平
C、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
D、社會科學的發展程度
6、社會進步是(D)
A、僅指精神文明的進步
B、僅指物質文明的進步
C、僅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D、既指物質文明的進步,又指精神文明的進步
7、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是(C)
A、社會的政治制度
B、社會的經濟制度
C、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D、社會道德的發展水平
8、用生產力評價社會進步的同時,不能忽視(A)
A、生產關系的性質
B、生產工具的性質
C、生產對象的性質
D、勞動資料的性質
9、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是衡量社會進步的(B)
A、惟一標準
B、根本標準
C、普遍標準
D、特殊標準
10、離開生產力標準來考察社會主義,必然陷入(D)
A、歷史循環論
B、二元論
C、形而上學
D、歷史唯心主義空想論
11、人和人類具有(B)
A、純自然生物屬性
B、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C、肉體組織和生活需求的屬性
D、純社會屬性
12、所謂抽象的人性論是指(B)
A、一種對人類共同人性的科學抽象的理論
B、否認人的社會性的關于人的本質的唯心主義理論
C、一種否認人的共性的錯誤理論
D、一種資產階級哲學獨創的理論
13、下列關于人性的觀點,屬于正確的觀點是(D)
A、人性善
B、人性惡
C、人性有善有惡
D、人性是在社會中形成的
14、資產階級人性論最根本的缺陷是從(C)
A、現實的人出發
B、個人出發
C、抽象的人出發
D、人的自由出發
15、人性決定于(C)
A、先天的稟賦
B、遺傳的因素
C、后天的社會實踐
D、家庭出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