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音位的區別特征?它有什么優越性?
答:音位區別特征是能區別音位的語音特征叫音位的區別特征。音位區別特征的優越性是可以單個或集體地描繪音位,既具體,又深入;既獨立,又聯系;既客觀,又全面。對提示音位聚合類及運用計算機進行言語識別與合成具有重要意義。
□ 什么是音節?它是如何劃分的?舉例說明音節的音峰和音谷。
答:音節是語音中最小的結構單位,是從聽覺上能夠自然辨別的最小語音單位。①音節是根據發音時喉部肌肉緊張程度劃分的,即發音時,肌肉緊張一次就形成了一個音節。②音節緊張的頂點是音峰,音節緊張的最低點,即音節的交界處為音谷。
□ 語義三角理論的內容是什么?來源:www.top-99.com.cn
答:語義三角理論是指詞義、語音、客觀事物之間處于一種三足鼎立、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之中。語音和詞義之間的關系是表達與被表達的關系;詞義和客觀事物之間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語音通過詞義才能成為客觀事物的符號,去標記客觀事物,二者是標記與被標記的關系。
□ 簡述語言意義和言語意義的辨證關系。來源:www.top-99.com.cn
答:語言是作為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的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言語就是個人講話(寫作)的行為和結果。二者的關系猶如工具和工具運用。
他們之間的區別:①語言系統是社會共有的交際工具,因而是穩固的,具有相對的靜止狀態;言語是人們運用這個工具進行交際的過程和結果,是自由結合的,具有運動狀態。
②語言是個系統,是社會共有的交際工具。社會因素是它的本質因素。言語除了具有社會的因素外,還具有個人的因素。
③語言系統的各個結構成分是有限的,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它們說出無限多的句子來。
語言和言語的聯系也是緊密的。語言和言語的聯系:①言語是第一性的,語言是第二性的。
②語言來源于言語,又反作用于言語。它對第一性的言語起著積極的、巨大的作用。
□ 舉例說明詞義有什么特點?
答:①主觀性:詞義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反映,因此,它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客觀事物。
②概括性:詞義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反映,而不是對客觀世界具體、個別的個體認識的結果。
③民族性:詞義的民族性首先體現在音義關系上,用什么語音固定什么意義,完全由不同民族約定俗成的;詞義的民族性還體現在詞的感情義的差別上。
④模糊性:詞義所概括的客觀事物沒有明確的處延。
□ 舉例說明語境有哪些作用?
答:語言環境簡稱語境,指人們用語言進行交際時的具體環境。狹義的語境指一個語言單位出現的前后環境,即上下文。廣義的語境指交際的場合及語言交際的背景。
語境的作用:①使語言意義更明確,消除多義和歧義。
②使詞語獲得臨時的、特定的含義。
③影響詞語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語境中,語言單位的感情義可以發生臨時性的變化,由褒義變為貶義或由貶義變為褒義。
④填補、豐富詞語的意義。
□ 舉例說明詞匯意義有哪幾種類型?
答:①概念義,也稱理性意義,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概括反映,是詞義的核心。
②感情義。以稱感情色彩,指附著于詞的理性意義之上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主觀評價和態度。
③風格義,又稱風格色彩和語體色彩,指語言單位在使用時由于交際語境的不同而產生的附加意義,通常表現為口語風格和書面語風格。
④搭配義,由于詞的固定組合關系而產生的意義為搭配義。
□ 舉例說明言語意義有哪幾種類型?
答:①上下文義,指在狹義語境中語言單位所產生的臨時、特殊的意義。
②言外之意,在交際中,人們有意利用語境,使語言單位產生的字面意義之外的隱含意義。
③共現義,由于交際中的共現成分的作用使語言單位產生的臨時意義。
④主題義,也稱焦點義,。在一句話中,交際者所要表達的語義重心的意義比較突出,這使是主題義。
□ 舉例說明語義在語境中的變化模式。
答:①具體義,即具體化。在一定的語境中,語義的內涵變得具體、豐富或增加一些附加意義,由概括的概念變成特指某一具體的個體。
②虛化義,語言單位進入語境后,內涵變得空洞,甚至完全消失。
③反義,語言單位感情的臨時改變,可以由褒到貶,也可以由貶到褒。
④轉義,語言單位進入語境后,所指對象發生變化,產生字面外的意義。
□ 舉例說明語義場有哪些類型?
答:①同義義場:指由語義特征基本相同的詞義構成的語義場。
②反義義場:含有一個對立或相反義素的詞義的聚合稱為反義義場,也稱反義詞聚。
③多義義場:指具有派生關系的一個詞的各個義項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語義場。
④聯想義場:把以一個共同義素為核心形成的詞義聚合叫聯想義場。這個共同的義素代表了這個聯想場的上位語義范疇,其下位概念的語義都可以構成一個聯想場。
□ 舉例說明語義演變的結果是什么?
答:擴大:語言單位概括和應用的范圍由小變大。
①一個意義所指概念的外延擴大。
②詞義由單一義項擴大為多個義項。
縮小:語言單位所概括和應用的范圍比原來小。
轉移:語言單位的意義由指稱一個范圍的事物變成指稱另一個范圍內的事物。
①通過比喻或借代等途徑而產生的轉移。
②語言單位感情義的轉移。
□ 舉例說明語義歷史演變的性質是什么,與語義的共時演變有何不同?
答:①語義歷史演變是語義在不同歷史時期所發生的變化,是語義的歷時性變化。
②與共時變化的關系:語義歷史演變是語義的系統性變化,不受一時一地特定的語境制約;而語義的共時變化則是在一定語境中發生的個別的不成系統的變化。
語義的歷史演變是長久性改變,而語義的共時變化則是臨時性的改變。
語義的共時變化是語義歷史演變的原因。
□ 舉例說明語義演變的原因、途徑、結果是什么?
答:原因:①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②人的認識能力的提高;③語言單位內部的矛盾。
途徑:總的來說是通過詞義的引申,而詞義的引申有兩個途徑:①比喻:用具體形象的詞去比喻與之有聯系的抽象事物。
②借代:利用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用表甲事物的詞指代快乙事物。
結果:①擴大:語言單位概括和應用的范圍由小變大。
一個意義所指概念的外延擴大。
詞義由單一義項擴大為多個義項。
②縮小:語言單位所概括和應用的范圍比原來小。
③轉移:語言單位的意義由指稱一個范圍的事物變成指稱另一個范圍內的事物。
通過比喻或借代等途徑而產生的轉移。
語言單位感情義的轉移。
□ 舉例說明蘊含和預設有什么區別?
答:預設:是指利用語言進行交際時雙方所共知的常識或根據句子的語境推斷出來的信息。
①預設決定于人們普遍接受的邏輯規律。
②預設必須是客觀真理。
③對句子進行提問或否定不影響預設的正確性。
蘊含:兩個句子中如果有一個對應的語言單位是上下位概念,這兩個句子之間的關系就是蘊含關系,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蘊含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
□ 怎樣區分詞和詞組?
答:區分詞和詞組要看一個語言單位是不是最小的獨立運用的單位,是,是詞;不是,是詞組。
如何判斷一個單位是不是最小的獨立運用單位,要用擴展法判斷:如果能擴展,則不是最小的,是詞組;如果不能擴展,則是最小的,是詞。
擴展法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①擴展后語言單位的意義基本不變;②擴展后組合關系不變;③一次擴展后,還可以繼續擴展。
□ 固定詞組有哪些特點和類型?
答:①類型有專有名詞和熟語兩類,熟語又包括成語、慣用語、歇后語、諺語、格言等。
②特點有二:a.結構的定型性:表現為不能隨意顛倒、不能隨意替換或增減b.意義的完整性:即整個詞組的意義不等于構成萬分意義的簡單相加。
□ 詞與詞之間有幾種關系?
答:有兩類關系:①從語音形式和書寫形式上看,詞與詞之間有同音關系和同形關系。兩個語音相同而意義上無任何聯系的詞構成同音詞,它們之間的關系為同音關系;兩個書寫形式相同而意義不同的詞構成同形詞,其關系為同形關系。
②從詞與詞的語源關系上看,詞又存在同源關系和同根關系。如果幾個詞是由較古階段的一個詞分化而來,它們就構成同源關系,形成同源詞;含有一個共同詞根的詞之間的關系為同根關系,這些詞構成同根詞。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