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每題2分,總計30分)
1.B 2.C 3.A 4.A 5.A 6.A 7.C 8.A 9.B 10.A 11.C 12.A 13.C 14.D 15.C
二.多選題(每小題3分,總計15分)
1.ABCE 2.ACDE 3.ABCDE 4.ACE 5.ABE
三、名詞解釋(每題2分,總計10分)
1.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通過學習所獲得的行為規范、價值觀念和生活經驗。
2.它是人們通過直接的社會聯系而結成的群體,其成員交往頻率高,相互關系具有“直接性”,群體中具有較多感情色彩,具體形式有家庭、鄰里和娛樂群體等。
3.是農村居民有計劃地組合起來,執行一定的社會職能,追求特定的社會目標的社會群體。
4.是根據一定的標準把人們劃分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級層次的過程與現象。
5.是指社會各組成部分及社會系統發生的變化,特別是指社會結構發生的重大變化。
四、簡答題(第1、2題10分,第3題5分,總計25分)
1、簡述習俗的控制作用。
答:習俗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的作用也相當廣泛。無論什么人,從小到老,隨時隨地,一舉一動,莫不受到它所在社會的習俗的熏陶和影響,并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從它。習俗的作用有大有小,小到調整每個人的穿衣戴帽,大到調動成千上萬人一致行動。
農村村落生活的長期穩定性形成了大量習俗,它們的社會控制作用表現為:調整人們的行為,使之互相一致。在現實生活中,憂郁文化的傳遞作用,每個人在少年兒童社會化時期就已經學到了許多習俗規范,有些習俗已經內化為人們的習慣性行為,或者成了人們評價社會行為的標準。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習俗的社會控制作用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任何一種習俗都是特定的社會產物,當這種社會處于上升時期,符合歷史發展的方向時,與此相適應的風俗習慣就會對社會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2. 簡述文化有什么特征和功能。
參考答案
主要知識點:文化是由于人們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創造出來的,它在群體生活和社會運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方面:(1)行為導向。(2)社會整合。(3)維持秩序。(4)社會傳續。
3. 造成農村社會流動的動因是什么?
答:(1)生產力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和鄉鎮企業發展是農村社會流動的根本原因;
(2)城鎮化速度加快促進了農村社會流動;
(3)市場因素正逐步擴大,權利因素逐漸減弱是農村社會流動的重要原因;
(4)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誘導農民社會流動。
五、論述題(每題10分,總計20分)
1. 試述我國農村現代化的支持條件。
參考答案
農村社會現代化的支持條件(主要知識點)
(1) 積極的農村政策。
(2) 減少農民,逐漸取消戶籍制。
(3) 農村居民的艱苦奮斗。
每一點再詳細分析敘述。
2. 試述農村城鎮化必然性。
答:農村城鎮化作為全球性的普遍現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這種必然性根源于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具體地說:
(1)工商服務業比較之農業具有更強的吸收剩余勞動力的能力;(再具體敘述一下)
(2)農業生產的現代化促進了農村城鎮化;(再具體敘述一下)
(3)城市的現代文明吸引著農村居民,促進農村城鎮化。(在具體敘述一下)
上述分析表明,農村城鎮化不僅是農村發展的普遍趨勢,而且還有客觀必然性,因而是農村社區發展的普遍規律,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歷史過程。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