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論述題
1、塑造企業形象的途徑有哪些?
(1)探索企業經營理念是塑造企業形象的精神支柱
經營理念支配著企業的經營活動。企業經營理念是企業對其自身生存價值和意義的認識問題。這種自我認識構成了一個企業特有的精神特征,從而也決定了一個企業所具有的與眾不同的企業形象。如果一個企業具有高尚的精神,具有高層次的文化品味,那么由此而塑造的企業形象就會具有感召力和影響力,在消費者和社會公眾心目中產生獨特的形象魅力。
(2)建設企業文化是塑造企業形象的內容和基礎
企業形象是文化形象,企業文化是企業形象的內容,所以說,塑造企業形象的過程就是建設企業文化的過程,在探索企業理念精神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經營管理,致力于全面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職工隊伍的素質,充分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智慧和創造力,為消費者和社會公眾提供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是塑造企業形象的基礎。企業形象有其深厚的企業文化內涵,需要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腳踏實地地努力和創造,而不是簡單地在企業表面形象上做文章。塑造企業形象的內容主要包括產品和服務質量、員工風貌、企業內部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科學優美的工作環境,以及企業在社會公德和公益事業方而的貢獻等。建設企業文化、塑造企業形象有其科學的規律和方法,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探索現代企業發展的戰略,根據現代市場經濟的需求,通過樹立企業的理念形象、經營形象、服務形象、產品形象、企業管理者形象、員工形象、環境形象、公共關系形象等增加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信賴度以及未來形象度,從而在消費者和社會公眾心目中樹立起美好的企業形象。
(3)實施CI戰略是塑造企業形象的重要手段
CI是企業識別系統的英文簡稱,CI戰略由三部分組成,即企業理念識別(簡稱MI)、企業行為識別(簡稱BI)、企業視覺識別(簡稱VI)。在CI戰略中,企業理念識別是核心,是靈魂,包括企業經營哲學、精神信條、企業風格、經營策略等,是企業的價值觀念和理想追求的體現。企業行為識別和視覺識別則是從不同方面貫徹企業理念識別的精神內涵,企業通過導入CI戰略,對自身的理念精神、行為方式以及視覺識別進行科學而系統的整合,從而使企業的各個方面都發生積極的轉變,產生全方位的功效,塑造鮮明的企業形象,獲得企業內外公眾的認同。
2、為什么會出現群體文化與個體文化的沖突?
因為企業群體行為不是企業個體行為的簡單集合,企業群體意識不是企業個體意識的簡單集合,因此在企業個體文化被企業群體文化整合、成形過程中,企業個體文化既存在著向企業群體文化趨近,放棄固有的不合群體規范的東西的傾向,同時又有保持舊有態勢、繼續發展個體特色文化規范的傾向。高度發達的企業文化就象高度發展的社會文明一樣,理應追求使這兩者在盡可能高的層次上和諧與統一,但在任何情況下。兩者之間都會是有距離的。因此。企業群體文化與企業個體文化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產生這樣的沖突一般有兩種原因:
一種是由于不同的文明發展程度,不同的文化歷史傳統和社會體制所造成的群體文化與個體文化的沖突;
一種是由于諸多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企業群體文化和個體文化的沖突。這后一種主要包括:
(l)外來的文化個體在尚未熟悉企業文化、尚未被企業文化共同體認同時的文化沖突;
(2)在同一個企業文化共同體內,并非由于意識、觀念所致,而是由于利益要求造成的企業個體文化與企業群體文化的沖突;
(3)在同一個企業文化共同體內,并非由于利害關系、利益沖突,而是由于觀念、認識原因造成的企業個體文化與企業群體文化的沖突;
(4)企業群體文化落后、保守、陳舊、過時,從而使企業群體文化已遠遠不能適應活躍的、先進的企業個體文化的需要的而導致的沖突;
(5)企業個體文化完全基于個人意愿、偏好,無視企業全體利益、企業他人利益,從而形成與企業群體文化的對立與沖突:
(6)企業個體因對企業群體代表或企業群體象征的不滿,反感,引起對企業群體文化的反感和不滿,導致企業個體文化與企業群體文化的沖突。
3、為什么企業價值變革與企業危機有著緊密的聯系?
(1)企業危機使得企業文化共同體處于最危險的境地,或者是解體、倒閉,完全失敗,或者是設法起死回生,兩者必居其一。這就需要對企業危機根源作深刻的剖析。
(2)舉凡企業陷入重大危機之中,除極個別的不可抗力造成的或偶然的重大決策失誤造成的以外,多半是有著深刻根源的。一般說來,它其中都包含極為深刻的企業文化沖突,這是由過時的、僵化的企業文化傳統造成的。企業危機無非是將企業文化沖突的最終結果暴露出來。
(3)企業文化對峙、沖突的結果,雖然企業文化中的新興、進步力量暫時失敗了,舊有企業文化傳統的一統天下未被打破,但舊有傳統的全部弊端和其招致企業的慘敗卻暴露無遺。這就是企業文化行為主體拋棄舊有企業文化傳統、傾向、傾心并選擇新的企業文化模式提供了基礎和準備。
(4)危機的結果使得整個企業文化行為主體的心靈受到震撼,危機把文化沖突的直接、可怕和災難性結果呈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深深地懂得,作為一個企業文化的行為主體選擇什么樣的企業文化既不是無足輕重的,也不是事不關己的,它涉及到企業群體和企業個體的命運和前途,從而為企業新文化傳統的形成提供了心理訓練的準備。
4、Z型文化和A型文化的區別
(1)從一般統計和現象上看
①Z型企業中的雇員一般比A型企業中職位相當的雇員在企業中工作的時間為長;
②A型企業每年更換其副總經理的25%,而且至少20年沒有改變這種做法了,而Z型企業每年只更換其副總經理的4%,而且主要是由于退休;
③Z型企業各級雇員比起A型企業職位相當的雇員來說,往往在更多的位置上干過;
④在工作生活同個人生活的混合方面,A型企業同Z型企業并沒有什么差別。雇員們都寧愿把工作同家庭區分開來,他們都沒感到有壓力,企業讓他們大量參加午餐會或雞尾酒會這樣一些以企業為基礎的社會活動。但在同事間接觸的廣度方面,Z型企業的雇員比A型企業的雇員要廣泛得多;他們相互了解得更多,談論的問題更廣泛,參與的活動更多。
(2)從價值觀、心理感受、職員情緒和心態角度看
①A,Z型企業的員工同樣地具有進取心和獨立思想,但在Z型企業中的員工遠比在A型企業的員工更相信集體的責任;
②Z型企業雇員都說他們感到他們的企業有一種獨特的宗旨,運用著微妙而含蓄的控制形式。而A型企業的雇員卻感覺不到這種獨特性和微妙性;
③Z型企業中較低級的雇員認為企業不會解雇他們,而且他們通常也不會自動離職。而A型企業中的雇員則認為自己在不久的將來不是被解雇,就是自動離職;
④在決策方面,兩類企業的副總經理一級的干部都有高度的參與意識和積極的工作態度。而在較低級別的雇員方面,Z型企業的雇員有高度的參與意識和參與感,A型企業的雇員則相反;
⑤Z型企業中的員工表現出比A型企業員工好得多的感情狀況,雖然兩類企業的雇員在家庭生活和婚姻關系方面沒有什么明顯差別,但他們的配偶則認為,Z型企業較A型企業在這方面更令人滿意;
⑥就雇員心理素質和情緒狀態而言,“在Z型企業中,同我們談話的人表現出鎮靜、有條理和能控制感情,而A型企業中同我們談話的人則表現出匆忙、煩躁不安”。
5、CI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功能
CI之所以能成為塑造企業形象的代名詞,是由于CI策劃通過MI、BI、VI三者相互協調一致的活動,使CI具有識別功能、代表功能、解釋功能和象征功能。其具體內涵可從四個方面得到展現:
(1)在企業的經營理念發生問題,企業喪失價值觀和方向時,對企業再次定位,著重解決企業“是什么”的價值觀問題,以及企業的經營方向、目標等到問題。由于社會價值觀的變遷,企業的定位或經營理念應主要從文化的層面上來確定,而盡可能避免從物質的層面上確定。
(2)創造和形成統一的企業形象。CI設計的基本內容就是形成統一的企業識別系統。從而提高企業信息傳達的效率。
(3)完整統合的CI設計,不僅可改善企業形象,還可以提高員工的士氣,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這一點美國的NCR公司深有體會。
(4)改善企業與社會的關系。CI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依據企業理念設計行為規范,其中,包括企業如何通過一系列的對外關系活動宣傳企業的價值觀,融洽企業同社會的關系。
6、企業文化建設的切入點
除了新創辦企業外,多數企業建設自身的文化都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的,即都是“非零起點”。所以選擇建設企業文化的切入點,必須從企業現有文化狀況出發。
(1)從企業內部面臨的主要矛盾人手。如有些企業產品質量不高或服務水平較差,競爭能力不強;有些企業管理混亂,浪費驚人,效率低下;有些企業員工素質低下,不能適應生產需要;有些企業人心渙散,士氣低落;有些企業人際關系不協調,相互拆臺,能量內耗等。從解決企業面臨的上述某一方面主要矛盾入手,倡導某種正確的價值觀,建立良好的企業行為方式,培養良好的企業風氣,糾正偏離企業文化目標模式的思想和行為。這樣做,容易引起全員的共鳴和反響,增強企業文化的實用價值。
(2)從企業的優良傳統入手。企業的優良傳統是企業歷史上形成的文化精華和閃光點.包括經營管理經驗、習慣、風俗、傳統和領導人的特殊工作作風及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等。總結這些優良傳統,宣傳模范人物的事跡,并在實際工作中把這些閃光的東西繼承下來,容易抓住企業文化生長的根基,促進企業特色文化的形成。
(3)從企業環境的重大變化和組織結構的重大改組、制度的重大創新入手。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市場成為配置社會資源的主要手段。隨著產業結構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得到調整和優化,企業正在進行著急驟的重組,原有企業有的迅速崛起,有的發展,有的轉產,有的被淘汰,有的被兼并。在競爭中生存下來并得到發展的企業,其規模和內部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過恰恰是植入一種新文化或發展某種特色文化的極好時點。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