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是對自學者進行以學歷考試為主的國家考試,它是一種水平考試和目標參照性考試。在每次公布自學考試成績時,總有許多考生因幾分之差,甚至一分之差而失敗,所以,自學者應掌握應試技巧,盡量避免″幾分之差″的現象發生,提高考試成功率。
了解課程命題信息
命題是自學考試的核心,是實現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專業標準的關鍵。因此了解命題的原則與要求、題型、試卷的難易度等,對考生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全國考委、省、市自考委都會適時頒發或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披露課程考試命題大綱。命題大綱一般含有命題指導思想、考試依據和范圍、命題要求、答卷時間及評分要求、題型舉例等信息,考生據此可以幫助確定應考對策。
一般而言,課程命題以課程自學考試大綱為依據、以指定教材為范圍。考生如有可能應取得本課程歷次考試試卷,既可熟悉題型,了解試題難易度,又可作為自測、練習之用,找出差距,盡快補缺補漏。由于自學考試試題大都來源于試題庫,試題一般都覆蓋到考試大綱的各章,題量也比較大。
因此,考生要全面熟悉所考范圍的教材內容,扎實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靈活地運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切不可猜題、押題或只看輔導資料,搞臨時突擊。
做好應試前準備
考生應在考試前兩周左右攜帶身份證及報名時的有關單據到縣(區、市)自考辦領取準考證和課程考試座位號。
同時,考生要了解自己所報考的每一門課程的考試日期、考場所在地,熟悉考試環境,掌握考試須知。因為,在比較熟悉的環境下進行考試,往往有助于啟發答題思路,而在比較陌生的地方進行考試,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影響思維的靈活度、廣闊度和深刻度。因此,考生有必要熟悉一下考試環境,了解乘車路線、考場地點及課程考試的座次等。另外,考場規則是考生考試期間的行為規范,應盡早閱讀,并自覺地以考場規則來約束自己的考試行為。
另外,考生參加考試時,必須攜帶身份證、準考證、課程考試座位號等“三證”,缺一不可。考生還要帶齊備足鋼筆、圓珠筆、鉛筆等書寫工具。除個別課程有限制外,還可攜帶不帶程序的計算器進入考場。
考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學習之后,考試前腦力和體力極度疲勞,為了保證臨考前的精力充沛,必須設法創設最佳的應試條件,專家建議考生考前不要“開夜車”,“臨陣擦槍”,“臨時抱佛腳”,要注意飲食衛生,臨考前給大腦補充足夠的營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調整心理狀態防止怯場
考試作為一種對認知行為的測量方式,必然使應考者產生一定的緊張和焦慮,而緊張和焦慮對學業水平的發揮有嚴重影響,所以,在自學考試中經常出現考生怯場甚至暈場的現象。從心理學上講,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心理的原因引起的。對考試的恐懼情緒在大腦皮層相應的區域形成興奮中心由于神經過程規律的作用,使與知識保持聯系的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進入抑制狀態知識回憶不起來對考試的恐懼加劇……,如此惡性循環。
另一種心理、生理相互影響加劇的惡性循環,對考試的恐懼情緒導致肌肉緊張—神經活動的功能失調—內分泌功能失衡—緊張情緒加劇—生理失調加劇—直到暈場。
為此,考生要調整自己的考試心理狀態,預防和克服怯場。
首先,要增強自信心。
要獲取好成績,一定要有自信心。這如同體育運動員一樣,要在比賽中獲取好的名次,應該具有良好的競技狀態,以保證自己能夠發揮出最好的水平。考生在進入考場之前,多想一些有把握獲取好成績的條件,如“自己已經全面和系統地復習了”,“考試就像平時測驗,無非在這里多做幾道題而已”,盡量回憶和憧憬一些美好的事情,設法使大腦皮層產生興奮中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
其次,要善于利用自我暗示語的強化作用。
如考生可以暗示自己“今天精神很好”,“考出好成績是有把握的”等等。自我暗示語要簡短、具體和肯定,要默默或小聲對自己說(不讓他人聽見,不影響他人答題),這樣,可以通過聽覺說話運動覺等渠道,反饋給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形成一個多渠道強化的興奮中心,能夠有效抑制怯場。
第三、松弛肌肉,緩和緊張的心理狀態。
考試時的緊張和焦慮與個體肌肉的緊張有關,學會松弛肌肉是控制焦慮和減輕緊張、避免怯場的有效措施。因此,考試時,坐姿要放松,一旦雙手發生顫抖或有緊張情緒,可迅速拉緊所有的肌肉,然后立即解除緊張、也可馬上做深呼吸,反復兩三次,這時全身肌肉必會放松,就可避免生理、心理緊張加劇而引起的惡性循環。
考生如果在考場上遇到意外情況,要冷靜處置。一旦出現怯場的預兆,可以暫停答題,閉目養神,全身放松,保持和恢復心理平衡。也可做眼保健操或按摩頭部有關穴位,清醒頭腦,提高大腦的功能。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