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
作者:艾青,原名蔣海澄,作品有詩集《大堰河》、《北方》、《歸來的歌》,長詩《向太陽》、《火把》等。
1.簡答本篇的主題意蘊這首詩以1938年秋納粹德國首領希特勒與英、法、意三國首腦在德國慕尼黑簽訂慕尼黑協定,強行侵占鄰國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一事為歷史背景,以生動形象的擬人化手法,概括描述了這一段沉痛的人類歷史,并告誡人們不要忘記與戰爭狂人“鬼混”、出賣鄰居,引發起歐洲戰爭大火的慘痛的歷史教訓,體現了作者對世界和平、自由和正義的向往和肯定。
2.簡析擬人化手法對表達主題的作用藉機智的擬人化手法,從一個虛擬的啤酒店主婦身上寫出一段觸目驚心的歷史,又藉同樣是機智的樸實敘述,將歷史和現實捏合起來,是這首詩構思上值得稱道之處。它不僅取得了以簡馭繁的藝術效果,而且使這首帶有濃烈政治色彩的詩作別具一種風神靈活的氣韻,一種雋永會心的情味。
相關推薦:2009年7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真題匯總
2009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真題匯總
全國09年10月自學考試《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真題